卷十一(5/31)
住甚好,但为恶劣食物所恼,使四道四果均不能逮得。
如是三月雨期终了时,比丘往佛前问候,佛以亲切言语与之交谈后问曰:“汝盖多为食物所困扰,住居尚合意否?”比丘于申述一切事情。佛知此比丘住居之乐,佛语比丘:“汝比丘!沙门者若住居如意,应舍欲望之行动,满足于任何食物之所食,应行沙门之法。昔日之贤人,生为畜生时,自己住居于枯树,食树之屑粉,尚不为欲望所囚,满足而不弃友情,不飞往他处。汝何故云食物贫乏粗末,舍汝之乐住居耶?”佛应此比丘之请,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在雪山中恒河之岸,有一优昙波罗之森林,于此森林中住数百千之鹦鹉。其中有一只鹦鹉之王,彼于自己居住之树无果实时,残余之物,无论树之芽叶,树皮幼芽,皆为食物,饮恒河之水,甚是寡欲而满足,决不飞往其他之处所。帝释天宫为彼寡欲满足之德所震动,帝释思考,立即前往观察于彼。于是帝释思欲对彼试探,依自己之神通力,使树枯槁,因此其树只余干穴,暴露而立于风雨之中。由干穴之中,散出屑粉,此鹦鹉之王,食其屑粉,饮恒河之水,而不飞往其他处所,对于风与日光,毫不挂虑,仍然住于优昙波罗之顶上。
帝释知彼之甚是寡欲,帝释自思:“自彼说示友情之德,与彼以赐物,于优昙波罗树上结甘味之果。”于是彼自变化为一只鹅鸟之姿,使其妻须阇化为阿修罗少女之姿立于先头,彼到达优昙波罗森林,栖于其近处之一树枝上。尔时与鹦鹉开始交谈而说第一之偈:
一
树多果实时 鸟群来食实
知树枯无实 飞往他诸所
帝释说如是第一偈后,为使鹦鹉离去其树而说第二之偈:
二
红嘴鸟!何故汝不去 何故坐枯木
春鸟!愿闻何缘由 不弃离枯木
于是鹦鹉王向帝释云:“鹅鸟!予之不舍此树而去,为对此树存感谢之念。”于是说次之二偈:
三
鹅鸟!死生苦乐皆相处 此为友人中友人
不以盛衰舍弃友 常念友人真与善
四
鹅鸟!如是我亦尽亲善 树为我亲亦友人
知树破灭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