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品 谛分别(9/13)
此中,如何为苦耶?是余之烦恼、不善法、三善根之有漏、余有漏之善法、有漏善不善法之异熟、以所有法之作无记为非善非不善、非业异熟及一切之色。是言为苦。
此中,如何为苦灭耶?是渴爱之舍离。是言苦灭。
此中,如何为至苦灭之道耶?是世有比丘,于彼时修出世间禅定,以出离,能趣分散而舍离成见,得[初]地而离欲……乃至……具足苦迟通行之第一禅定而住,其时有触……乃至……有不散乱————是言至苦灭之道。……乃至……
九
此中,如何为苦集耶?是渴爱、余之烦恼、不善法、三善根之有漏、余有漏之善法。是言苦集。
此中,如何为苦耶?是有漏善不善法之异熟、以所有法之作无记为非善非不善、非业异熟及一切之色。是言苦。
此中,如何为苦灭耶?是渴爱与余之烦恼、不善法、三善根之有漏、余之有漏善法等之舍离。是言苦灭。
此中,如何为至苦灭之道耶?是世有比丘,于彼时修出世间禅,以出离、能趣分散而舍离成见,得初地而离欲……乃至……具足苦迟通行之第一禅定而住,其时有触……乃至……不散乱————是为至苦灭之道。
三 问分
四圣谛者是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圣谛。四圣谛者是几何善?几何不善?几何无记?……乃至……几何有诤?几何无诤耶?
集谛是不善,道谛是善,灭谛是无记,苦谛是善、不善、无记。二谛是乐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灭谛是不可言乐受相应或苦受相应或不苦不乐受相应;苦谛是乐受相应、苦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不可言乐受相应或苦受相应或不苦不乐受相应。二谛是异熟法法,灭谛是非异熟非异熟法法,苦谛是异熟、异熟法法、非异熟非异熟法法。集谛是不已取顺取,二谛是不已取不顺取,苦谛是已取顺取、不己取顺取。集谛是有杂染杂染,二谛是不有杂染不杂染,苦谛是有杂染杂染、不有杂染杂染。集谛是有寻有伺,灭谛是无寻无伺,道谛是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苦谛是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不可言有寻有伺或无寻唯伺或无寻无伺。二谛是喜俱行、乐俱行、舍俱行,灭谛是不可言喜俱行或乐俱行或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