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疏卷下(6/21)
恐尊者堕无生见解。故此文中。复示菩提。无纤毫增减。所谓诸菩萨超十地果圆。证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以至非寂非照。即寂即照。离即离非。坐断一切。顿离诸相。名曰平等。真平等耳。故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者。是名得阿耨菩提果也。
△三示由修成证。分三。初由证无我。二示助修成证。三智净果圆。今初。由证无我。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疏。以无四相下。谓智净理圆。独无伴侣。岂有我人众生寿者智相。法我见哉。由菩萨妙舍摩他。止观力故。证无我分圆也。
△二示助修成证。
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疏。修一切善法者。即三施该六度。六度成万行也。由修离相之力。超十地果圆。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三智净果圆。
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疏。夫断障证真已入妙圆觉海。所谓证无证相。智无智相。生灭心净。谁云善法。谁云非善法耶。唯证者荡无纤尘耳。故亦名善法也。
△二十断所说无记非因疑(此疑从上修善法而来)。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疏。前云。既从修善法得证阿耨菩提者。则佛所说是无记法。不能克证菩提果耶。佛恐尊者。潜有此疑。故直示断疑文曰。夫名句文身。虽属无记之法。若人得闻一历耳根。即得顿断色空二相。入无漏心印。故持宝满大千之界须弥之多。而不及持经福行者。何也盖持经福行得成无漏福果之因。故慈氏偈云。虽言无记法。而说是彼因。彼因者。即菩提妙果之因也。
△二十一断平等云何度生疑。(此疑从第十九疑中是法平等而来。分三。初示实无生度。二示有度则堕四相。三示佛假我非堕情见)今初示实无生度。
须菩提于意云何(至)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疏。由前既云。是法平等。则无生佛之相。云何诸佛令生入灭度耶。故佛恐尊者潜有此疑。徴示断疑文曰。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有生可度。何以故。以平等真界佛无生度。故云实无有生如来度者。
△二示佛有度则堕四相。
若有众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