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疏卷下(8/21)
相之念。二出毁相之过。三明福相不失。四明不失所以)今初遮毁相念。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疏。宗泐师云。上明如来所证菩提不从福德而致是则菩萨所修福德不成菩提之因。亦不克果报耶。佛恐尊者生疑堕无为坑见离福德相而成如来。故佛诫辞曰。汝若执离相见不以具足福德相故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则堕毁相见拨无因果过。故佛切诫尊者曰。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福德相故。得阿耨菩提也。
△二出毁相过。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至)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
疏。由上诫尊者切切辞云。汝莫作小乘断灭见念。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岂非说诸法断灭相。则堕外道见也。盖大乘所修福德之因福德之果。但离取着之相。故又诫云莫起小乘断灭见之念耳。
△三明福相不失。
何以故发阿耨多罗(至)于法不说断灭相。
疏。何以故下重徴其意。言发菩提心者。必须悲以导诸行。智以断诸惑。习三心之妙观。运定慧之双融。游十地之真如。涉五忍之觉海。方得成就妙菩提果。远离断灭相也。宗门所谓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岂堕断灭见也。
△四明不失福所以。分二。初明地前住相行施。次地后证无我法。今初明地前住相行施。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
疏。宗泐师云。假使初心大士。以无量世界七宝行施度等行。皆以住相而行之者。所谓五蕴心相不能廓彻清净。知无我者。尚未得入通达位。况进修习位。及究竟位中。忘取相心耶。
△次地上证知无我法。分二。初超胜地前。二断疑取证。今初超胜地前。
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至)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疏。宗泐师云。若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云云者。无我。无人法二执见也。忍者。即无生法忍也。谓初地已去。至入究竟位中。俱名为忍。故地前。亦名为忍。修比量观。未脱取相心故。即解行无生也。从初地至十地。谓之分证无生。从十地至等妙觉地。谓之究竟无生。既得无生忍已。则胜于地前忘相行施。其究竟大不同耳。故云此地上。胜于地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