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疏卷下(9/21)
菩萨。所作功德。何以故。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言不受者。不受有漏诸福德也。夫有漏者。未断分段及变易生死心意识也。今得无漏之福。所谓转识成智。得有为无漏。永证大圆觉地。故云不受住相之福德也。
△二断疑取证。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至)是故说不受福德。
疏。佛直示无漏妙德。则不受而受。得入性功德耳。尊者因不解此意生疑。复白佛言世尊。菩萨云何不受。既不云受福德。云何能证无生法忍。佛即示之曰。菩萨所作六度万行之福德者。不应贪著有漏无漏取相之心。是故云。不受诸福德也。所谓富有万德。荡无纤尘者。是名真福德耳。
△二十四断化身出现受福疑(此疑从上不受福德而来)。
须菩提若有人言(至)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疏。宗泐师云。有来去坐卧者。乃应身如来也。无来无去者。法身如来也。然如来昔行菩萨道时不受福报。云何至果菩提有去来坐卧之相。使诸众生供养获福。佛恐尊者。有此疑意。故佛示之曰。虽有去来动作之相应身受供。而法身之体。如如恒不动也。故弥勒偈云。去来化身佛。如来常不动。于是法界处。非一亦非异。由非一非异。故亦能一能异。一多圆融。自在无碍耳。
△二十五断法身化身一异疑。(此疑从上应有去来法无去来而来分七。初破应身异相。二破法身一相。三破一异合相。四破凡夫堕我相见。五示真我相。六示正知见相。七示寂用双忘相。今初应身异相。分二。初问微尘多否。次答微尘喻应无性)今初微尘多否。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至)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疏。佛问世界碎尘而又称微尘者。乃极微细之尘也。即如空中游尘而破七分。七分之尘。又各破七分。乃透佛金之尘。亦名邻虚尘。即色边际尘也。今佛举示尊者。故答云甚多。
△二答微尘喻应无性。
何以故若是微尘众(至)则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
疏。以世界既碎为尘。故尘性实无所有。以世界对待为名。故云微尘众也。所以者何下。云佛说微尘众。微尘以世界为体。故尘无尘性。则非微尘也。然此碎界为尘。各住本位。亦可寄名微尘。故云是名微尘也。今则尘无异性。以喻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