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19/33)
报记。唐遂州人。赵文信。贞观元年。暴死。三日后。还苏云。至阎王所。见有一僧。王先唤问。一生以来。修何功德。师云。唯诵金刚般若。王忽惊起。合掌赞言。善哉。既诵般若。当得升天。何错来此。王言未讫。忽有天衣下来。引师上天。次唤文信。前问。汝修是何功德。答言。一生以来。不修佛经。唯好庾信文章集录。王言。其庾信者。大罪人也。现此受苦。颇曾识不。覆云。虽读渠文章。不识其人。王即遣人引出。庾信。乃见一龟多头。龟去少时。现一人来道。我便是庾信。为在生时。好作文章。妄引佛经。以杂俗书。诽谤佛法。谓言不及孔老之教。今受龟身苦也。(稿字函第八卷)。
第三门
○果于此道可入 岂离自己本来
托胎品
由三因缘感后有 亦三事合入其胎
本事经云。佛告苾刍。当知三因三缘。能感后有。云何为三。所谓无明未断故。爱未弃故。业未息故。由是因缘。能感后有。所以者何。业为良田。识为种子。爱为溉灌。无明无智。无了无见。之所覆蔽。识便安住欲有。色有无色有处。欲最为下。色为其中。无色为妙。由欲界业。感异熟果。正现在前。故可施设。此为欲有。当于尔时。业为良田。识为种子。爱为溉灌。识便安住下欲有处。若色界无色界。感异熟果。亦复如是。(甚字函第六卷)。
毗婆论。父母并中有(死有之后生有之前)三事和合者。谓父及母俱起淫贪。而共合会。母身调适无病。是时者。所谓起贪。身心悦豫。故名调适。母腹清净。无风热痰。互增逼切。故名无病。母因秽恶日月恒有血水。流出。过多稀湿。不得成胎。太少干稠。亦不成胎。若此血水。不少不多。不干不湿。方得成胎。故名是时。于是中有。入胎之时。母最后血。余有一滴。父最后精。余有一滴。和合成就。由其中有。于父于母。爱恚二心。展转现起。若男中有。于母起爱。于父起恚。作如是念。若彼丈夫。离此处者。我当与此。女人交会。作是念已。颠倒想生。见彼丈夫。远离此处。寻自见与女人和合。父母交会。精血出时。便谓父精。是自所有。见已生喜。而便迷闷。以迷闷故。中有粗重。既粗重已。便入母胎。自见己身。在母右胁。向脊蹲坐(若女中有于父起爱。于母起恚亦复如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