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25/33)
事。值我得道。又云。昔有梵志。名曰蛭駃。有其二子。男名长爪。女字舍利。姊弟聪明。俱善论议。长爪每胜于姊。姊既妊身。弟又不如。时长爪云。我姊论胜。必是所怀智子之力。若子出世。论必胜我。当宜游方广学。其姊月满。产一男儿。名舍利弗。果达诸论。难可酬对。时诸梵志。击鼓招集国人。十八亿众会于论场。时舍利弗。辄升高座。耆旧梵志。无不惊怪。我诸论士对彼小儿得胜。不足为荣。其若不胜。大可耻愧。即遣下座小婆罗门。共舍利弗粗相答问。其婆罗门词穷理屈。渐次相推。遂至上座。尽皆不如。舍利弗。论议既胜。名闻远着。独出无侣。后求出家。得阿罗汉果。(泾字函第十卷)。
五蕴品
五蕴色受想行识 四大地水并火风
大乘五蕴论云。五蕴者。谓色受想行识。色蕴。四大所成也。受蕴。领纳苦乐。不苦不乐。三也。想蕴。取种种境也。行蕴。诸心所法。贪不息也。识蕴。于所缘境。了别为性。亦名心意。采集所摄也。(则字函)。
般若经云。佛告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如实知色受想行识。是为能学五蕴。善现白佛。其义云何。佛答。若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如实知色相。如实知色生。如实知色灭。如实知色真如。是为如实知色。善现。如实知色。犹如聚沫。性不坚固。是名如实知色相。善现。如实知色。来无所从。去无所趣。虽无来无去而生法相应。是名如实知色生。善现。如实知色。来无所从。去无所趣。虽无来无去。而灭法相应。是名如实知色灭。善现。如实知色。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染无净。无增无减。常如其性不虚妄。不变易。是名如实知色真如(乃至知受。如水泡。知想。如阳焰。知行。如芭蕉。知识。如众幻。皆虚妄想。无去无来。生灭相应。如实知义▆色可明)复次佛告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如实知色。色自性空。乃至如实知识。识自性空。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能学五蕴。(为字函第四卷)。
宗镜云。五阴者。谓色受想行识。历历分明。即是识阴。领纳在心。即是受阴。心缘此理。即是想阴。行用此理。即是行阴。污秽真性。即是色阴。此五阴者。举体即是一念。一念者。举体全是五阴。此一念中。无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