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9/30)
君何功德。玉女亦令问后来者。俄而复见。大七宝殿。一夫一女。共坐其中。前后妓乐。十二天神。共接其殿。众人又问。有何功德。亦答。问后来者。须臾复见二薜荔鬼(乃饿鬼之异名)身长三丈。黑瘐丑陋。饥渴苦痛。身中燋然。各捉大棒更相挝打。众人又问。答曰。诸君还闻。舍卫城东。大富婆罗门否。骑白马者。是守门奴。小殿玉女者。是守合婢。大殿二人。我儿与妇。二鬼是婆罗门夫妇。前世愚痴。不信正法。今当厄祸可复柰何。(启字函第一卷)。
婢施一金公主贵 贫舍两钱正后荣
法苑珠林云。阿育王宫。有一婢使。见王作福。自克责言。王先身时。布施如来一掬土故得此富贵。今日复作。将来转胜。我先身罪。今日厮下。又复贫穷。无可修福。将来转贱。何有出期。思已啼哭。偶因扫地。得一铜钱。即施众僧。心生欢喜。不久病终。托阿育王夫人腹中。为女出世。端正殊妙。右手常卷。年满五岁。王抱膝上。摩手取开。有一金钱。随取随生。而无穷尽。须臾之间。金钱满藏。王怪所以。往问夜奢罗汉。答言。此女先是王婢。扫粪壤中。得一铜钱。布施众僧。生为王女。报应如此。又云。耆阇崛山。多有僧住。送供者众。有一乞女。作是思惟。彼诸人等。先世修福。此生富贵。今复重作。未来转胜。我先不修。此生贫苦。今若不作。未来转剧。伤心啼哭。先于粪中。拾得两钱。恒常保惜。乞不得时。当用买食。我今舍于不得食意。即施众僧。时维那僧。前欲为咒。上座不听。自为咒愿。复留食与。诸人既见上座与食。皆减与之。女大欢喜。便得果报。出到树下。食竟而卧。施福所感。黄云覆之。时值国王。丧大夫人。遣使访有福德者。至彼树下。见此贫女。相师占之。堪为夫人。沐浴更衣。千乘万骑。迎至王所。王喜甚重。后念。我今得是福报。缘以两钱施僧。即白王言。听往报恩。便以车载珍宝饮食。诣山布施。上座即令维那咒愿。夫人念言。前施两钱。上座为咒。今载珍宝。何不为咒。年少比丘。亦嫌此事。上座尔时。与夫人言。我佛法中。唯贵善心。不贵珍宝。夫人先施两钱之时。善心极胜。今施珍宝。吾我贡高。是以我今不为咒愿。年少比丘。闻已惭愧。时为说法。夫人众僧。皆证初果。(启字函第一卷)。
三钱布施五里欢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