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五(5/29)
自性清净。我今得悟。罪业性空。不生怖畏。我今乐欲于佛法中。出家修道。持于梵行。愿佛摄受。佛言。善哉。是时化人于刹那间。须发自落。袈裟被身。即白佛言。我今涅槃。承佛威力。踊身虚空。化火自焚。尔时。实造业者。见是化身。与我同罪。出家闻法。彼先解脱。我今亦宜求佛化度。前白佛言。如上因缘。愿垂救度。佛言。善哉。汝所造业。于何起心。罪业之相。其复云何。是时此人。以善根成熟故。闻佛说已。身诸毛孔。出大火焰。佛出金手。于其顶上。此人即时身火得灭。离其苦恼得大快乐。起净信心而白佛言。我先闻佛广说清净法界离相之法。我今得悟罪业性空而不复生怖畏之想。投佛出家。复闻四谛之法。远尘离垢证阿罗汉。(奄字函第五卷)。
罪性空兮心所生 我心无故罪何有
法苑云。观罪性空。罪从心生。心若可得。罪不可无。我心自空。空云何有。善心亦然。罪福无主。非内非外。亦无中间。不常自有。但有名字。名之为心。但有名字。名为罪福。名字即空。还源返本。毕竟清净。是为观罪性空。翻破无明颠倒执着心也。若无明灭故行灭。诸行灭故生死灭。(府字函第六卷)。
忏罪偈云。
罪无自性从心起。心若灭时罪亦亡。罪亡心灭两俱空。此即是名真忏悔。
投祖殷勤求忏悔 觅罪俱无顿已消
传灯云。二祖可大师。因三祖璨大师设礼而问。弟子身缠风恙。请师忏罪。师曰。将罪来。与汝忏。璨良久云。觅罪不可得。师曰。我与汝忏罪竟。(卷三)。
临终品第三十二(二十九则)
卧病可观佛相好 终时随念彼方生
无常经云。人将命终。身心苦痛。应起慈心。拔济饶益。教使香汤澡浴。着新净衣。安详而坐。正念思惟。若病无力。余人扶坐。又不能坐。右胁而卧。合掌至心。面向西方。当病者前。取一净处。唯用牛粪香泥涂地。随心大小。方角为坛。以花布地。烧众名香。四角燃灯。于其坛内。悬一彩像。令彼病人。心心相续。观其相好。使发菩提之心。复为广说三界难居。三涂苦难。非所生处。唯佛菩提是真归依。以归依故。必生诸佛刹土。受微妙乐。问病者言。汝今乐生何佛土也。病者答言。我意乐生某佛世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