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仙真(9/237)
有时住在树林里,有时露宿在草丛中,虎豹豺狼,不断地来来往往,我只要拿古镜一照,他们都逃走了。庐山有个隐土,名叫苏宾是个很有学识的人,他对我说:‘凡神奇宝物,都不可能久留人间,今日天下大乱,他方之处不可久住,你快些回转家乡吧,有这古镜足以保护你回到家乡。’我就即日回转北方。我在河北歇息时,曾做一梦,梦到古镜对我说:我承蒙仁兄厚爱,今日要远离人间了,请公子早些回到长安。我恍恍惚惚地在梦中答应了它。等到天亮时,我独自思虑,也分不清是梦是醒,于是我急忙动身西行,回转长安,今天看到了哥哥您,把宝镜还给您,总算没有违背诺言。“哥哥,恐怕这宝物也不是您能保存长久的呀!”王勣说完这番话,便回河东去了,我把古镜放回厘子中。大业十三年七月十五日,匣子里忽然发出悲哀的声音。起初,这声音很细很远,后来渐渐大起来,尤如龙吟虎啸一般,好久才停。我打开匣子一看,古镜早已不见了。(据《唐人小说》编写)宝镜为民降妖除軎,看似荒诞,实则借宝镜降妖除害,曲折地反映广大百姓的美好理想和愿望。幻化出一种神奇的力量明如镜、清如水,照出欺压凌辱百姓的牛鬼蛇神的原形,除尽人阿的不平之事,解脱百姓的疾苦,使人人都能过着正常安定的生活。小说中也有谜信天命的思想流露,如对瘟疫的流行,归之于百姓的罪过,受到天帝的惩罚。又如对隋末天下大乱,对部分农民起义称之谓“盗赋”等等,一方面受历史条件的局限,人们还不可能对瘟疫作出符合科学的解释,还不能对农民起义有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必然表现为剥削阶级的天命论与统治阶级的政治观。这是应子批判的。
狐女殉情信
安王李祎的外孙,姓韦名崟,排行第九年轻时行为放浪,喜欢饮酒。他有≈uarr;堂房妹夫,姓郑,排行第六,名字已经记不起来了,人们都管他叫郑六。早年他学过武艺,也贪酒好色,因穷得无家可归,只能寄居在丈人家屮。他和韦崟很要好,兴趣爱好相投,时常在一起游玩,形影不离天宝九年六月里的一天,风和日丽。韦崟和郑六要到新昌里去饮酒,刚走到宣平里南面郑六先要办点别的事,然后再到饮酒的地方会齐。韦崟只好骑丁匹白马独自向东去了,而郑六则骑一头驴向南走去郑六到了升平里北栅口,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