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11/24)
櫟陽縣
櫟陽故城一名萬年城,在雍州東北百二十里。漢七年分櫟陽城内爲萬年縣。隋文帝開皇三年遷都於龍首川,今京城也,改萬年爲大興縣,至唐武德元年又改曰萬年,置在州東七里。〈《史記·秦本紀》「二年城櫟陽」《正義》引,又《〈通鑑〉地理通釋·巻四·秦都》引無惰文帝以下四十一字,《通鑑·巻九·漢髙帝紀》「都櫟陽」注引作「櫟陽故城一名萬年城,漢七年分櫟陽城内爲萬年縣、隋改爲大興縣,唐復曰萬年。」〉
櫟陽故城一名萬年城,在雍州櫟陽縣東北二十五里,秦獻公之城櫟陽卽此也。〈《史記·項羽本紀》「王咸陽以東至河都櫟陽」《正義》引,又《通鑑·巻九·漢髙帝紀》「都櫟陽」注引作「秦獻公所城櫟陽故城,在今雍州櫟陽縣東北二十五里。」〉
秦櫟陽宮在雍州櫟陽縣北三十五里,秦獻公所造。《三輔黃圖》云:「髙帝都長安,未有宮室,居櫟陽宮也。」〈《史記·髙祖本紀》「皆來朝長樂宮」《正義》引,又《〈通鑑〉地理通釋·巻四·漢都》引。〉
漢太上皇陵在雍州櫟陽縣北二十五里,《[[漢書]]》云:「髙帝十年太上皇崩,葬萬年縣也。〈《史記·髙祖本紀》「楚王梁王皆來送葬」《正義》引。〉
涇陽縣
焦獲亦名瓠口,亦曰瓠中,在雍州涇陽縣北十數里,周有焦獲也。〈《史記·匈奴列傳》「遂取周之焦獲《正義》引,又《史記·河渠書》「西邸瓠口爲渠」《正義》引作「焦獲藪一名瓠口,在涇陽北城外也。」〉
秦望夷宮在雍州涇陽縣東南八里。〈《史記·秦始皇本紀》「二世乃齋於望夷宮」《正義》引,又《通鑑·巻八·秦二世紀》「乃齋於望夷宮」注引。按「咸」當作「涇」,據《三輔黃圖》巻一秦宮在「望夷宮在涇陽縣界長平觀道東」及《元和郡縣志》巻二京兆府涇陽縣「望夷宮在縣東南八里」改。〉
鄠縣
雍州鄠縣,本夏之扈國也。《地理志》云:「鄠縣古扈國,有戸亭。」《訓纂》云:「戸、扈、鄠三字,一也,古今字不同耳。」〈《史記·夏本紀》有扈氏不服」《正義》引。按「南」字衍,秦漢鄠縣與唐鄠縣均在唐雍州西南。〉
周豐宮,周文王宮也,在雍州鄂縣東三十五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