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15/24)
郊故城,又有西郊故城。〈《史記·秦本紀》取王官及髙阝《正義》引。〉
韓城縣
韓原在同州韓城縣西南十八里。《十六國春秋》云魏顆夢父結草抗秦將杜回,亦在韓原。〈《史記·秦本紀》「合戰韓地」《正義》引,又《[[史記]]》韓世家「其後裔事晉得封於韓原」《正義》引作「韓原在同州韓城縣西南八里」,「八上脱「十」字。〉
韓城在同州韓城縣南十八里,古韓國也。《古今地名》云韓武子食菜於韓原故城也。〈《史記·韓世家》「其後裔事晉得封於韓原」《正義》引,又《春秋彙纂》巻四引。按「故」字衍,《春秋彙纂》引無「故」字。〉
同州韓城縣南二十三里少梁故城,古梁國。《都城記》云梁伯國,贏姓之後,與秦同祖。秦穆公二十二年滅之。〈《史記·秦本紀》「梁伯芮伯來朝《正義》引,又《史記·趙世家》「秦攻魏少粱」《正義》引作「少梁城在同州韓城縣南二十二里,古少梁國」。按《史記·晉世家》「文公十年晉伐秦,取少梁」,蓋春秋梁國,秦得之名少梁,不當稱「少梁國」,《太史公自序》「而司馬氏入少梁」《正義》云少梁,古梁國」是,今刪「少」字。〉
籍姑故城在同州韓城縣北三十五里。〈《史記·秦本紀》「城籍姑」《正義》引。〉
龍門山在同州韓城縣北五十里。李奇云:「禹鑿通河水處,廣八十歩。」三秦記云:「龍門水懸船而行,兩旁有山,水陸不通,龜魚集龍門下數千,不得上,上則爲龍,故云暴鰓點額龍門下。」〈《史記·夏本紀》「至於龍門西河」《正義》引。〉
龍門在同州韓城縣北五十里。其山更黃河,夏禹所鑿也。龍門山在夏陽縣,遷卽漢夏陽縣人也,至「隋」改曰韓城縣。〈《史記·太史公自序》「遷生龍門」《正義》引。按隋開皇於夏陽縣置韓城縣,見《隋書》、《地理志》及《舊唐書》《地理志》,今據改。〉
梁山原在同州韓城縣東南十九里。其山東「南」臨河,東南崩亦存焉。《公羊傳》云:「梁山崩,雍河三日不流。」《[[春秋穀梁傳|穀梁傳]]》云:「成公五年梁山崩,晉侯召伯尊,伯尊用輦者之言曰『君率群臣哭,斯流矣。』如其言,河乃流也。」〈《史記·晉世家》「十四年梁山崩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