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19/24)
人語聞。公如其言伐樹,斷,中有一靑牛出,走入豐水中。其後牛出豐水中,使騎撃之,不勝。有騎墮地復上,發解,牛畏之,入不出,故置髦頭,漢、魏、晉因之。武都郡立怒特祠,是大梓牛神也。」〈《史記·秦本紀》「伐南山大梓豐大特」《正義》引。按陳倉縣因陳倉山而得名,此引脱「陳」字,據《史記·封禪書》「於陳倉北阪城祠之《正義》引《括地志》及《元和郡縣志》補。〉
郿縣
郿縣故城在岐州郿縣東北十五里。《秦紀》云:「秦文公東獵汧、渭之會,卜居之,乃營邑焉」,卽此城也。〈《史記·秦本紀》「至汧、渭之會」《正義》引。又《〈〈通鑑〉地理通釋·巻四·秦都》引作「郿縣故城在岐州郿縣東北十五里。毛萇云郿地名也,秦文公東獵汧、渭之會,卜居之,乃營邑焉,卽此城也」。又《史記·封禪書》「秦文公東獵至汧、渭之間」《正義》及《史記·絳侯周勃世家》「還下郿」《正義》引「郿縣故城在岐州郿縣東北十五里」十四字。〉
岐山縣
周公城在岐州岐山縣北九里。周之畿内,周公食采之地也。周公、邵公,周室元宰,輔佐文、武、成、康以下,蓋嫡子封於燕、魯,次子食采畿甸,奕葉爲卿士,故謂之周公、邵公也。〈《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旦者」補《正義》引,又《詩地理考》巻一《周南》引作「周公故城在岐山縣北九里」。〉
邵亭故城在岐州岐山縣西南十里。〈《詩地理考》巻一《召南》引。〉
平陽故城在岐州岐山縣西四十六里,秦寧公徙都之處。〈《史記·秦本紀》「徙居平陽」《正義》引,又《〈通鑑〉地理通釋·巻四·秦都》引,又《通鑑·巻六·秦始皇紀》「居平陽」注引。〉
岐山在岐州岐山縣東北九十里。〈《史記·夏本紀》「治梁及岐」《正義》引。〉
茲泉水原出岐州岐山縣西南凡谷。《呂氏春秋》云:「太公釣於茲泉,遇文王。」酈元云:「磻溪中有泉,謂之茲泉,潭積成淵,卽太公釣處,今謂之凡谷。有石壁深髙,幽隍邃密,人跡罕及。東南隅有石室,蓋太公所居。水次磐石釣處,卽太公垂釣之所也,其投竿跪餌兩膝遺跡猶存,是有磻溪之稱也。其水淸冷神異,北流十二里注於渭。」《説苑》云「呂望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