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16/29)
云「又曰富平津,又謂之陶河,」不言又名小平津。小平津見洛水《注》,爲漢靈帝所置八關之一,《括地志》乃引之以爲盟津別名。〉
盟津在懷州河陽縣南門外。〈《史記·河渠書》「東下砥柱及孟津」《正義》。按河陽屬懷州,此「洛」字誤,今改。〉
髙平故城在懷州河陽縣西北四十里,俗謂之韓王城,非也。周桓王以與鄭,《竹書紀年》云:「魏襄王四年,鄭侯使韓辰歸晉陽及向,二月城陽,更名陽爲河雍,向爲髙平。〈《〈通鑑〉地理通釋·巻九·少曲注》引。又《史記·范睢葉澤列傳》「東伐韓少曲髙平」《正義》引作「南韓王城在懷州河陽縣西北四十里,俗謂韓王城非也。春秋時周桓王以與鄭,《紀年》云『鄭侯使辰歸晉陽向,更名髙平』。」又《史記·趙世家》「反髙平根柔於魏」《正義》引作「髙平故城在懷州河陽縣西四十里。《紀年》云魏哀王改向曰髙平也。」按《通鑑》注引有脱字,今據《水經》濟水《注》引汲郡《竹書紀年》補「韓」字、「及」字、「二月城陽」句。《趙世家》、《正義》引 「西四十里」當作「西北四十里」,「哀王」當作「襄王」。〉
温縣
故温城在懷州温縣西三十里,漢、晉爲縣。本周司寇蘇忿生之邑,《左傳》云周與鄭人蘇忿生十二邑,温其一也。《地理志》云温縣,故國,己姓,蘇忿生所封也。〈《史記·周本紀》「取襄王所絀翟後典居温」《正義》引。〉
懷州温縣,本李城也,李同父所封,隋煬帝從故温城移縣於此。〈《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李同戰死封其父爲李侯」《正義》。〉
王屋縣
王屋山在懷州王屋縣北十里。《古今地名》云:「山方七百里,山髙萬仞,本冀州之河陽山也。」〈《史記·夏本紀》「砥柱析城至於王屋」《正義》引。〉
中條山在王屋縣西北九十里,東接王屋山,南入絳州垣縣界。〈《太平寰宇記》巻五王屋縣引魏王泰《地志》。〉
沇水出懷州王屋縣北十里王屋山頂崖下,石泉渟不流,其深不測,旣見而伏,至濟源縣西北二里平地共源重發,而東南流爲泲水。〈《史記·夏本紀》「道沇水東爲濟」《正義》引。按沇水無汜水之名,「汜」當作「泲」,形近致誤,今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