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祠祀志(15/21)
建,祀宋王仙、明陳計安及譚景東等死難諸人。伏波祠在州東五里,祀漢馬援。天慶宮在州東一里。五賢祠在州南,祀程伊川、尹和靖、譙達微、黃山谷、亞夫。
銅梁縣
文廟在縣治西飛鳳山,明洪武中建。康熙六十一年,知縣諸濤倡建。乾隆二十三年,知縣蔡玉華增修。三十年,署縣鄭王臣重修。道光元年,知縣徐瀛、教諭白澎率邑人重建靈星門。《銅梁志》:康熙時,儒生熊某居址,每夜常放光,怪。掘之得銅像三,大者高二尺,儒冠章甫,道貌巍然,小者二,高尺許,皆極精巧,有故老曰:此宣聖像也。舊祀學宮,亂後失所在,因飾以金,送入聖廟,見者肅然生敬心焉。嘉禾碑《縣誌》:碑有三,宋嘉定中,邑令向之申立;一為明萬曆中邑令張文耀立,張佳允撰文;一無考。三碑舊立學宮,刻有嘉禾圖,今並無考。敬一亭在學宮右岡上,明隆慶中建,萬歷時構飛鳳樓,今俱廢,惟箴銘碑碣尚存。跨鼇樓並立在右岡上,宋時建,今廢。崇聖祠在文廟之後 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附文昌廟在縣東北。關帝廟在縣西門外。社稷壇在縣城西南 神壇在縣城西南先農壇在縣東門外 龍神祠在縣西 火神祠、城隍廟在縣正街厲壇在南門外。土主廟在縣南,唐土寇猖獗,犯邑,知縣趙延之集兵六贏山,滅之,後於茅蓮洞仙去,奏封土主,建廟祀之,今廢。川主廟在大北街 桓侯廟在大北街
安居鄉
文廟在化龍山,創自明成化十六年,弘治十八年重修,明季毀。乾隆二十六年,知縣蔡玉華增修崇聖祠五間、東西兩廡各五間、戟門三間。嘉慶二十年,監生周啟標捐置祭田,歲收租谷四十石,以供春秋丁祭。道光五年,士民複增葺宮牆,改建靈星門,規制漸備。敬一亭在學坡,明成化間建,今廢。
崇聖祠在文廟之後。
文昌廟在城內正街,道光八年,鄉人周良弼捐產以供春秋祀典。
關帝廟在南門內,道光五年,公置祭田以供春秋祀典。
大足縣
文廟在縣治東北,舊學在南門外,明天順間建。嘉靖四年,知縣唐鼇改建今所。康熙六年,裁併榮昌,雍正八年複設,知縣陳九夏承修。乾隆九年,知縣李德重修,複建尊經閣。五十九年、嘉慶八年、二十二年先後重修。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