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祠祀志(8/21)
,宋大觀元年閏十月賜額。明正統知縣何璁、主簿何恕移建縣東不語灘上。明季流賊張獻忠過此,江水沸溢,舟不能進,賊詣廟拜禱,誓不妄殺一人。舟進,全蜀盡遭屠毒,而邑中得無恙者,皆侯之賜也。雷公祠在縣東八里,祀明縣丞雷文。
永川縣
文廟在縣治西。康熙二十四年重修;三十三年,知縣歐陽明萬建明倫堂。雍正三年,教諭蔡滋重修。乾隆二十三年,
教諭王楷重修;三十五年,知縣張宗文、教諭彭濱重修。
崇聖祠在文廟之後 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附
文昌廟在縣西南。
關帝廟在縣東。
社稷壇、神
壇、先農壇、龍神祠、火神祠、城隍廟在縣治東 厲壇
榮昌縣
文廟在縣治東北。明天順中,知縣盧善建。康熙二十二年,知縣史彰捐修。乾隆六年,知縣許元基修葺;十七年,知縣唐學海重葺;四十三年,知縣張星熠重修。嘉慶十四年,邑紳鐘宣琳捐築,學後山地植木五百株。道光九年,署知縣張履實、教諭寇宗重修靈星門、泮池黌垣。郡守陳大文記:自漢唐以來,尊祀先聖孔子,以門人為配。郡邑守長通得祀而遍天下,體制崇隆,巍然與他神廟異。春秋以時,循其典禮,蓋俾學者登聖人之堂,想見聖德之容,以學聖人之學,固不在擇吉壤、利科名也。渝屬之榮昌,俗尚禮讓,士富於文,城東北文廟在焉,建于前明天順中,至萬曆辛卯重修,其時科甲稱盛。後經兵燹,蕩焉無存。康熙二十二年,邑令史彰重建。乾隆初,邑令許元基、唐學海先後補葺,歷年既多,漸就傾圮。邑之人觀禮廟中,諮磋太息。有言者曰:吾邑博士弟子,好學多文,由來舊矣。況遭際聖天子,重熙累洽,教化昌明之會,宜其蒸蒸日上,取青紫如拾芥。乃科目之盛不如昔者,得母廟貌剝落,先聖不安,於妥侑而無以默相之故。歟言未既,有以青鳥之說進者,曰:古人作宮室,必協方辨紀,向陽背陰,中正當位,神人咸喜。今周觀殿廡,方位不協,坐向失宜,揆諸元運理氣,昔盛今衰,職此之故。公等有意于維新,盍改作乎,眾皆曰:善。乾隆四十三年春,權邑事彭君天採擇士之通曉堪輿者,相度陰陽,負艮面坤,以復古制,位既成矣。其年閏六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