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祠祀志(9/21)
,朱大尹瑴以粵西名進士來蒞斯土,下車之始,郎捐俸錢為倡,鄧廣文在珩助之,薦紳士庶咸樂輸恐後,庀材鳩工,諏吉揆日,建大成殿、崇聖祠東西兩廡,齋戒、省牲、神禦、樂器各有所,鄉賢、名宦、忠孝、節義各有祠,砌以文石,垣以堅甓,翼翼巍巍,廓舊規而光大之。是役也,經始於戊戌之秋,迄明年己亥,期月而告成,計費四千餘緡。時余以公事在成都,朱君寓書于餘,乞為文記之。余唯聖人之道,仰鑽前後,無乎不在,而必廟焉,以饗之,良以學者之精神,非是無以寄焉。耳至於宮牆數仞,已極美富之觀,諸生習禮其中,登其堂而心源如接,是以得之於心者,發而為文,其精者足以載道,次亦可以策名于清時,人才蔚起固其所也,而何有于方隅向背之拘拘為哉?然儀禮首重宮室之制,凡明堂、太室、靈台、辟雍,東、西、南、北正隅之向,各有其位,豈以夫子廟堂而可忽諸?唯人才盛衰則斷不系於是。諸生苟以聖人之心為心,繼自今匯征連茹,人文日起,要皆由於正誼明道之所致,而地靈藉以發其奇,則知所本而道,愈光科舉之學,其小道餘事耳,諸生其然餘言否乎。廢昌州六經圖碑《碑目考》:在昌州郡學,郡人楊甲鼎卿著。《宋藝文志》:《六經圖》共六卷,楊甲撰,毛邦翰補以《五經》並《周禮》為六,凡三百二十二圖。祭器道光癸卯春正月,教諭寇宗率文武紳耆敬制,正案點錫祭器全並為兩櫃貝擃之。
崇聖祠在文廟之後 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附。道光十六年,邑人趙富身建。
文昌廟在縣北街。
關帝廟在縣城南。
社稷壇在縣城南 神壇在縣城北 先農壇在縣城東 龍神祠在縣城東 火神祠在縣城西北 昭忠祠、城隍廟在縣城東 厲壇在縣城北
五穀廟在縣東北 倉聖廟在縣西南 陳公祠在縣東街,祀宋昌州守陳仲遒。土主廟在銅鼓山,祀宋將楊明。
伍胥廟按《通志》載:伍胥廟在縣東北,今無考。此與永川縣李晉王廟、江津縣李存孝、周德威廟同為民俗私祀,非典
禮也。
綦江縣
文廟在縣治西南,明萬曆毀於播酋,兵備道張文耀重建,明末毀。順治十八年,知縣孟易吉重修,甲寅之變複毀。康熙二十四年,知縣徐振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