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證釋經文(16/79)
天神,下以應乎萬物,皆此氣為之帥也。
修養者,修養此氣;練礪者,練礪此氣。簡言之,謂之真。於物驗 之,屬之意。居中而不動,充體而不息。是謂道之所存,靈之所憑,而 不可忽者也。故儒家言道,必自誠意始。《中庸》一書,於「誠」字最 詳。其所誠者,意也。道家煉炁。「炁」亦意也。佛家「真如」、「三 昧」,皆指此也。故誠意為致道首功,而在正心之前也。
【宗聖曾子講述】
參以 夫子命,將格致至誠意真義,再為詳講,以明《大學》始 教,為入聖初基。參不敏,陋聞譾識,何足以彰聖旨!惟將平昔受諸 夫子者,列舉於後,資考證焉!
昔者 夫子以堯舜之道、文武之傳,纘其緒而授於弟子。以其易 忘,乃命筆於書,而使諸人共肄之。參於是備聞「大學之道」焉!
大學始於己,終於人。為修習所規範,而授受所師承者也。明德至 善,首於其心,繼於其身,終於其事。動靜作息,行藏出入,莫不該於 此道,而範於此經。於此見聖教之真,儒學之本。而經中雖若次第分 編,其實無殊一貫。故綱目不宜故判,章節毋庸強畫。後人未明此意, 各為意斷,紛紜其語,無當於旨。即如修身雖重,已見《中庸》九經首 述,足明聖意。
至此處,親親為本,為明仁治,即《中庸》「修身以道,修道以 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大」之義也。亦即《論語》「君子務本,本立 道生。孝弟也者,為仁之本」之義也。不可疑其為「修身」二字。尤不 可疑其改正之後,則輕視修身也。要知修身固重,而以道論,宜後於誠 正格致;以德論,宜先有孝弟、親親。故以為本者,為仁治之本也。
大學四綱領,不言仁,而「仁」字含其中。明德之則、親親之誼、 新民之功,皆仁之用也。止至善者,仁之體也。儒教傳自堯舜,皆已君 臨天下,故言明德,必以平治為極。而平治必先親親。此親親為自天子 至庶民,皆其本也。修身,自正心誠意,至於格致,皆由外而內,溯道 之體。故格物為最初工夫。「格」字意義極深。 夫子已訓之矣!以人 生之初,與物俱生。物我同生息道中,而氣質各有所異。不明物則不明 道;不明道則不明吾生。人以受天地之中而為性。性不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