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23/24)
或基础方萌。而尚无效果。然而办一事必须有一事之款。三省经常之费。出入恒不足相抵。故寻常行政经费。断难移作别需。而以上所筹办者。半为特别之用。溯自臣到东以来。由度支部拨给者。则为镑余三百万。部指各省协饷。历年积欠。未能解足。调东一镇两协之军饷。则为陆军部及北洋原拨之款。由臣请拨者。则为延吉边务经费六十万两。在部臣知边疆重要。勉任其难。历筹钜款。已为他省所无。洵属保全大局。而不知东省应办之事。如此其多且迫也。东省所用之款。较日俄之所经营。不及十分之一二也。即就臣已办之事而统计所需。已大溢于原拨之数。臣惟有移缓就急。或挹注于盐务。及推广纸币。以为酌盈剂虚之计画。今边防经费。未允续拨。江省请款。又格于部议。而陆军一协之饷。又须东省承担。过此以往。或以无款之故。停事不办。则外人奋袂而起。事机危迫。即在目前。臣虽得卸仔肩。尤恐新任督臣。以为无米之炊。当忧危之局。将保以善其后也。以上所陈。第就臣两年以来筹办之概略。然欲广罗英隽。厚集钜资。接续经营于至危至迫之东三省。则不在枝枝节节之布置。而必由臣前说以为保存之能力。盖不破日俄竞争之局。则其他行政。无论如何整饬。如何扩充。终必攫之以去。东三省本为从古战争之地。今两强相逼。战无已时。若欲破之。必合全球之力。易以为大交涉商务之场。而我为地主。执牛耳以对待万国。共保和平。以消千余年之战祸。而我之疆土。可永永世守矣。臣往者窃持此议。沉思默会。干运而措行之。而日俄亦逐渐改为和平主义。凡所交涉。未尝显以非礼相干。运盐则日车减价。<目辟>暒穴<曰融>夕<夗贝>匪则俄轨通行。于旅顺之答拜。不惜钜费以表欢忱。于吉江之巡行。沿路恭迎。以敦睦谊。即日于延吉界务。俄于哈尔滨自治会。其用意虽狡。亦未明肆要求。虚词恫喝。今则疑我或变宗旨。前议未必实行。因一变其对待之策。知我铁路之未必筑也。则强指新法为并行蝱滟戋矣。如我开放之不果行也。则强揽哈埠以行政权矣。知我实力不充。即延吉一隅。亦无经费。于是急思解决。而要我以天宝山银矿。及惠甯铁路直达吉林矣。又其甚者。近闻俄人广运军火石滟驳弹。调集军队。悉集于东海滨省。以趋海参崴之后。此必有阴谋秘计。不待黑龙江沿岸铁路之告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