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6/9)
首而三声随之其移入之字与割并之部即附见其中考以古
法多相脗合惟入声割裂分配其说甚辨而论者终不能无异议焉
唐韵正
【臣】等谨按唐韵正二十卷亦即顾炎武所撰音学五书中之一也是编大旨凡韵中之字其有今音与古音同者即不复注其不同者乃韵补相传之误则注云古音某并引经传之文以正之其一韵皆同而中有数字之误则止就数字注之一东是也一韵皆误则每字注之四江是也同者半不同者半则同者注其略不同者注其详且明其本二韵而误并为一五支是也一韵皆同无误则不注二冬三锺是也余如此例其考订颇精审亦足以有禆於音学也
音论
【臣】等谨按五方之音有迟疾轻重之不同淮南子云轻土多利重土多迟清水音小浊水音大陆法言切韵序曰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伤重浊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约而言之一人之身而出词吐气先後之间已有不能齐者其重其疾则为入为去其轻其迟则为平迟之又久则一字而为二字茨为蒺藜椎为终葵是也故注家多有疾言徐言之解而刘勰文心雕龙谓疾呼中宫徐呼中徵夫一字而可以疾呼徐呼此一字两音三音之所由昉也
国朝顾炎武着音论三卷亦音学五书之一上卷三篇一古曰音今曰韵二韵书之始三唐宋韵谱异同中卷六篇一古人韵缓不烦改字二古诗无叶音三四声之始四古人四声一贯五入为闰声六近代入声之误下卷分六篇一六书转注之解二先儒两声各义之说不尽然三反切之始四南北朝反语五反切之名六读若共十五篇皆引据古人之说以相证验中惟所论入声变乱旧法未为甚确余皆源源本本足以订俗学之讹盖五书之纲领也
易音
【臣】等谨按是书亦顾炎武所着音学五书之一炎武尝考正三代以上之音注易为易音三卷盖即周易以求古音上卷为彖辞爻辞中卷为彖传象传下卷为繋辞文言说卦其音往往与诗不同又或往往不韵故炎武所注凡与诗音不同者皆以为偶用方言而不韵者则阙其论以古者卜筮之书多用音和以便人之玩诵虽夏商之易不传於世然意其不始於文王也易彖文王所作其用音止此必欲连比象占牵合上下以就其音则圣人之意荒矣论极坚卓一洗训诂家附会穿凿之病诗本音
【臣】等谨按是书亦顾炎武所着音学五书之一炎武尝自述曰三百五篇古人之音书魏晋而降去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