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实录卷之八十三(2/16)
罪过。则皆可贷其前愆。开予自新。或有私自着作、怨怼罔上者。亦未可定。今果得陆生楠所着之书。悖逆之情。尽行败露。其论封建云。封建之制、古圣人万世无弊之良规。废之为害。不循其制亦为害。至于今害深祸烈。不可胜言。皆郡县之故等语。古人之有封建。原非以其制为尽善。而特创此以驾驭天下也。洪荒之世。声教未通。各君其国。各子其民。有圣人首出。则天下之众、莫不尊亲。而圣人即各因其世守而封之。亦众建亲贤以参错其间。盖时势如此。虽欲统一之而不能也。夏禹涂山之会。执玉帛者万国。周武王孟津之役。来会者八百侯国。岂皆夏后周王之所封建乎。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孟子曰。天下恶乎定。定于一。孔子孟子、深见春秋战国、诸侯战争之流弊。其言已启一统之先几矣。至秦始皇统合六国。制天下以郡县。自汉以来。遂为定制。盖三代以前。诸侯分有土地。天子不得而私。故以封建为公。秦汉之后。土地属之天子。一封建便多私心。故以郡县为公。唐柳宗元谓公天下自秦始。宋苏轼谓封建者争之端。皆确有所见而云然也。且中国之郡县。亦犹各蒙古之有部落耳。历代以来。各蒙古自为雄长。亦互相战争。至元太祖之世。始成一统。历前明二百余年。我太祖高皇帝开基东土。遐迩率服。而各蒙古又复望风归顺。咸禀正朔。以迄于今。是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巾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至若贾谊晁错、欲削弱诸侯。乃虑分封之失而欲一之。非以郡县为失而欲分之也。李泌因藩镇之兵连祸结。思以封建为自固之谋。岂尝谓三代之制必可复乎。今六合成大一统之天下。东西南朔。声教所被。莫不尊亲。而陆生楠云、以郡县之故。至于今害深祸烈。不可胜言。试问今日之祸害何在。陆生楠能明指之乎。大凡叛逆之人。如吕留良、曾静、陆生楠之流。皆以宜复封建为言。盖此种悖乱之人自知奸恶倾邪。不容于乡国。思欲效策士游说之风。意谓封建行。则此国不用、可去之他国。殊不知狂肆逆恶、如陆生楠之流。实天下所不容也。又云、圣人之世。以同寅协恭为治后世天下至大事繁人多。奸邪不能尽涤。诈伪不能尽烛。大抵封建废而天下统于一。相既劳而不能深谋。君亦烦而不能无。缺失。始皇一片私心。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