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八十二(6/14)
千一百八十八亩。地势低洼。水涨即淹。请票止开垦。从之。
○又谕、据王鼎、宝兴奏、请将两淮盐务改归总督管理。又会同该督筹议盐务章程各一摺。已明降谕旨将盐务改归该督管理。并裁撤两淮盐政一缺。所有会同酌定盐务章程十五条。均照所议行。其余未尽事宜。仍着随时察核。分别奏咨办理。惟该督驻劄江宁。两淮商人。均在扬州居住。相距较远。稽察难周。恐有鞭长莫及之势。着该督体察情形。妥为筹议。至盐政既经裁撤。其盐务官员。期于敷用而止。多一冘员。即多一浮费。并着该督酌加裁汰。以归核实。再新任运使杨振麟、此时计已到任。着陶澍详加察看。是否妥协堪以胜任。如该员未能办理裕如。着该督将平素深知可胜此任者。酌保一员。奏明请旨。将此谕令知之。
○钦差户部尚书王鼎等奏、会筹两淮盐务。拟定章程十五条。一、两淮杂费。除养廉兵饷水脚部饭等项。作正开销。此外普济育婴书院义学等项。亦从其旧。惟各堂董事。滥厕多名。与书楼务本堂孝廉堂等处。岁需银二十余万两。应和裁汰。其各衙门公费及盐政运司书役辛工纸饭。并乏商月摺等项。岁需银八十余万两。应加删除。再汉口各岸商。按引抽捐各衙门公费。定为每引捐银四钱。永不加增。各费共减银一百十余万两。科则成本。可以稍轻。一、运商请引。先向有窝之家。出价买单。然后赴司纳课。窝家辗转私售。以一纸虚根。先正课而享厚利。致商本加重。昂价病民。惟相沿已懰。姑留根名。每纲每外。酌给银一钱二分。嗣后请引。按纲给单。不准豫请数纲。一、领运旧例。名目过多。致运司衙门书吏。多至十九房。商人办运请引文书。辗转至十一次。盐务大小衙门。节节稽查。有名无实。徒为需索陋规之具。应交运司查明删并。一、商课入库。不分正杂。笼统动支。迨遇紧饷。百计凑解。有豫纳减纳贴色贴息印本抵课等弊。俱应查禁。将正项贮库候解。并听部拨。杂费另贮外库。不许将正项那垫、及商人干预。一、淮南设有总商。筹办通纲公事。应择各商内公正醇谨、行监最多者数人。为办事之商。至办公一项。照减定额数指领。不准立总商名目。一、庚寅纲引。现已冬杪。尚未行运。己丑仍余积引三分。辛卯即应开纲。岂能一年行三纲之盐。请于道光十一年正月。即开辛卯本纲。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