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百三十六(3/14)
知之。
○以大学士富俊、户部尚书王鼎、吏部右侍郎李宗昉、兵部左侍郎铁麟、朱为弼、刑部左侍郎史致俨、工部左侍郎吴椿、内阁学士恩桂、为殿试读卷官。
○以告病江南河道总督张井、暂署江南河道总督。
○以捐办热河粥厂经费。予候选教谕牛昌箓等、升叙有差。
○辛酉。上诣绮春园问皇太后安。奉皇太后临视皇后疾。侍送皇太后还绮春园。
○策试天下贡士许楣等二百二十二人于太和殿。制曰。朕寅绍鸿图。抚绥寰<宀禹>。勤孜宵旰。兢业不遑。仰承苍昊垂庥。边陲厎定。疆圉乂安。惟益慎俭思艰。期无一夫不获。兹当临轩策士。式殷延访。用集嘉谟。选士兴贤。治之大要。古者选举献贡。以德行道艺教之。然后予以明扬。何时改为设科较艺。汉代惟贤良得人为最。制犹近古。至九品官人法立。而古意寖失。损难贻讥何欤。唐制科之外。择人者尚有四事。较汉魏为益详。宋之三科。以直言经学吏理为目。其后增以三科为六科。又增以四科为十科。条目若何。得人以何者为盛。夫专引知识。则嫌于私。止循资序。未必皆才。司马之言善矣。又何以建十科之议。而不果于行。盖代有贤才。才皆资世。用里选。则才由里选而出。用科目。则才由科目而出。此所重之势则然。士人砥行立名。宜如何端志洁身。以应旁求之典。考课之法。代有不同。上古之课臣以实政。既选天下之贤。专莅一职。而不置可否于其间。又设为考绩黜陟以课其官。官之长各自课其属。故法简易行。汉迄明之课臣也以名。事无大小。一听于法。虽豪杰不能自主。较之以资。取之以望。是以名励天下。而准之以法也。然得其人。则考察必当。非其人。则举劾失宜。甚且有借以伸恩怨者。岂任法非公。抑任人不易。两得之道。将何所从。今谓善最不同。等差攸别。何以儒馆之才。亦胜钱谷。谏诤侍从之职。亦任刑狱边防。将通才之易得。或求备之无妨。夫贤否彰明。则政治毕举。儒者学古入官。何以备敷言试功之典欤。训练士卒。莫详于振旅茇舍治兵大阅之文。周制所以卓越前古者。合在于是。西汉京师州郡。皆立教试法。其后何以州郡不行。唐三时劝农。一时讲武。犹古制也。何以自昭义步兵后。至宋代均未有州郡训练之条。盖练卒道在怀以恩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