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靈隱詩跡(1/7)
西湖十景是:蘇堤春曉、麥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兩峰插雲、三潭印月、雷峰夕照、南屏晚鍾、柳浪聞鶯、花港觀魚。以至亭台樓閣、古剎名山,何處不留名人之題詠,為何詩跡二字,獨加之靈隱?蓋靈隱之詩,一字一句,皆為千古所不磨,故不留跡而跡自留也。
你道這是甚麼詩?也不是明,也不是宋元,也還不是五代,乃是初唐時人,姓駱,名賓王,乃浙江金華義烏縣人。這人生來有些夙慧,七歲上便能賦詩。不但能賦,出語定然驚人;至於為文,落筆千言,真有倒峽瀉河之勢。及長成了,大有聲名。同時還有個盧照鄰、王勃、楊炯,與他共稱做『盧、駱、王、楊四才子』。那時王勃曾在膝王閣作賦,盛為海內所稱,故駱賓王常對人說:「若論才名,吾愧在王前,恥居盧後。」其自負也如此。既人仕,初為的是侍御史,十分榮顯。不期那時,唐高宗皇帝晏了駕,武則天太后臨朝。初還恐人議論,立太子為帝,後見人心自屬,遂將帝貶到房州,竟做了女主,自稱金輪皇帝,漸漸將唐家宗室子孫,殺戮殆盡。駱賓王一時看不過,遂上疏請立廬陵王為帝,不宜反唐為周。武則天見了,不勝大怒,遂貶駱賓王為臨海丞。
武則天既貶了駱賓王,恐怕又有人繼此有言,遂嚴刑重罰,欲以籍天下人之口。不知天下人之口,雖被他箝了,然人心不平,個個懷憤,早惱犯了一個將軍之怒。
這將軍也姓徐,名敬業,原是個有血性的男子。因受了唐家爵祿,見武則天身為唐朝后妃,承恩受寵,隆重無比,今一旦反唐為周,大悖倫常,不覺忠義激發,遂訓練精兵,競犯帝闕。又恐天下人溺於聞見,不知其罪,因知駱賓王是個大才子,又見他為則大所貶,要求他做一道檄文,以討其罪。因遣人到臨海,將駱賓王竟請到軍中。此時駱賓王一肚牢騷,無處發洩,要他做檄文,正中其懷,遂提筆來,朗朗烈烈,為徐敬業代做了一篇道:
偽周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泊乎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房之嬖。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踐元後於翬翟,陷吾君於聚麀。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弒君鴆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猶復包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