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靈隱詩跡(3/7)
有十二里,漢時稱為虎林,因有白額虎常在階下聽經。至唐因避帝諱,更名武林。其發源直自新安,從富春至餘杭,蜿蜒五百里,遂結脈於兩峰三竺。這北高峰上,有浮屠七級,遠眺則群山屏列,湖水鏡浮;雲光倒垂,萬象俱俯;畫舫往還,恍若鷗鳧。其次,則有鳥門峰、石筍峰、香爐峰、獅子峰。蓮花峰、飛來峰。巖洞則有呼猿洞、玉女洞、龍泓洞、射旭洞。谿澗則有南澗、北澗、大澗。名泉則有月桂泉、伏犀泉、永清泉、倚錫泉。其最為人所賞鑒者,惟冷泉。寺之左右,多有靜室。如韜光庵,白沙庵、石筍庵、茶庵、無著庵、松偃庵,更有勝閣如望海閣、超然閣、永安閣、彌陀閣、雲來閣,俱是天造地設的。
獨靈隱寺,是晉咸和元年,西僧慧理建造的。山門緊對著巉崖峭壁,門上一匾,是「絕勝覺場」,係葛洪寫的。景德四年,改名「香月林」。還有白雲岩、松隱岩。天下叢林,最著名的莫過於此。門前就是冷泉亭,乃唐刺史元藇所建。高不倍尋,廣不累丈,撮奇搜勝,真乃仙境。春之日,草碧花香,可以導和納粹,暢人懷抱。夏之日,風冷泉亭,可以蠲煩消暑,起人幽情。秋冬則山樹為蓋,岩石為屏,雲從棟起,水與階平。坐而玩之,物無遁形。亭前峭壁,皆鑿世尊羅漢,真是神工鬼斧。清溪內,怪石昂藏,流泉湍急,游魚噴沫,碧藻澄鮮。臥可垂綸於枕上,坐可濯足於床間。自從這亭子造了,遊人都要到亭子上息足片時,說些超世拔俗的話。冷之一字,大有開悟人處。
那亭子右首,不上裡許,有一峰孤石,可四十圍,山勢蔥育,石瓣搓峨,遠遠望去,宛似一朵千葉蓮花。峰腰有一小洞,其口不過二尺許,望之黝黝黯黯,峭峻不可攀躋。此中有一白猿窟穴在內。那白猿還是慧理法師所蓄的,每見那白猿臨澗長嘯一聲,則諸猿畢集,人皆謂之猿父。好事者施食以齋之,聞呼即出,後人便建一飯猿台。到了宋朝,有僧守一,或朝或夕,每叩木魚數聲,那老猿即便下來,與守一作伴,代守一燒香換水,或洗菜擔柴。閒暇便與守一弈棋賭勝。凡事俱也領會,只是不能言語。守一自有此猿,不但朝夕不至寂寞,人來要看猿的,都有佈施齋襯。就是那老猿,也日日有人持果品來與他吃。
忽一日,臨安知府,姓袁,名元,來游靈隱。到了方丈坐下,遂與老僧敘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