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靈隱詩跡(6/7)
然觸發,吟了這一句,正想著再吟一句,合成一聯佳葉,不期一時再對不出,因而口裡念著這一句,只在殿前走來走去。忽見殿上琉璃燈下,蒲團之上,有一個老僧在那裡打坐,見了宋之問,也不起身,只覺他苦吟不就,因忍不住問道:「年少郎君,既要吟詩,風景只在口頭,何用如此苦搜?」宋之問聽了,不覺暗自吃驚道:「除了盧、駱、王、楊,我也要算做當今一個才子,怎麼這老和尚,開口就輕薄起來。」欲要呵叱他,又見他說話雖若戲侮,而風景只在口頭之言,卻大有意思。但問道:「師父莫不也會吟詩麼?」那老僧卻漸答道:「老僧詩雖不會吟,但這一句早已代郎君對就了也。」宋之問聽見他說對就了,暗笑道:「不知對些什麼出來。」因問道:「既對了,何不念與我聽。」那老和尚因念道:
石上泉聲帶雨秋。
宋之問見老僧對句幽雋,不覺驚喜道:「老師父原來是個詩人,我弟子失敬了,請起奉揖。」揖罷,又問道:「老師父既出口便成,想胸中定然頭頭是道。我弟子見靈隱泉石秀美,欲賦一詩,以記其勝,雖說只在口頭,卻一時拈不出,止做得首二句在此。請教老師父,不知可還能為我再續一聯否?」老僧道:「首二句可念來。」宋之問因念道:
鷲嶺鬱岧嶢,龍宮鎖寂寥。
老僧聽了,也不假思索,即隨口道:「何不曰: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宋之問聽了,愈加敬服道:「老師父先輩雄才也,弟子何能及一二。老師父既已露一班,何不卒成之,以彰靈隱之勝?」那老僧聞言,略不推辭,欣然又續念道: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冰輕葉互調。
夙齡尚遇異,搜對滌塵囂。
待入天台路,看予度石橋。
那老僧不假思索,信口念完。宋之問聽了,方才服倒。道:「老師父佳作,聲調雄渾,摹寫曲折盡情,自是詩壇名宿,盧,駱、王、楊之恃,也決非隱逸中偶然得句者。不知為何遁人緇流?」那老僧見問,但微微歎息,並不答應。宋之問知其別有深意,也便不復再問,但朝夕在寺中與他盤桓,深相結納,暗暗細察,方知他正是駱賓王。欲待明問他,知他決不應承,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