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梨花亭诗订鸳鸯 西子湖萍踪邂逅(11/15)
,幸而晓得这个奴才是无钱的,还不妨事。”他两人也不过冈,同退在个乡村店里去安歇。次日,备人与公人别了,他自过了冈子,一径的往杭州去了,叫做:
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
却说那采公和尚已到了温州,在天宁寺上堂说法,鼓舞聚众,上千人来听。那绣佛庵老尼姜师父,也率了这瓶芳徒弟,在那里听讲。少顷,和尚下座,一队队都去小参。姜师父同这瓶芳徒弟去参,采和尚原有心计。凡遇着少年的尼僧,必审详盘问。见了瓶芳,就问道:“你这比丘尼,还是久出家、新出家的?”姜尼回答道:“是新出家的,望和尚慈悲开示。”和尚便问瓶芳道:“一向在庵中做甚工课?”
瓶芳答道:“启和尚,一向诵经。”和尚道:“诵经固好,若要透最上一乘,毕竟参个话头方为了当。”那瓶芳便问道:“和尚,参那句话头?”看官,那瓶芳吐出三言两语,那采和尚是个见性的人,便晓得他是下路人氏,就有五分留心了。和尚遂答道:“参个来得明白去得明白才好。”姜尼问道:“和尚在此终了期时,弟子的檀越严老爷说,还要请和尚在小庵慈悲一席。”采公道:“山僧不得已来赴严居士之请,刻间敝县有个居士张宿直,与山僧交厚。他为思想令嫒一病垂危,山僧就要回去看他。老年人家万一有些不测,他又无子孙,我也要与他永决介儿。就是此间的期,也不能终了。”说时,只是冷眼看着瓶芳。那瓶芳闻了“张宿直”三字,便觉动颜。后说到一病垂危,不觉暗暗的掉下泪来。采公心里自转道:“此定是他的令嫒了。”当日姜尼姑和瓶芳谢了采公和尚,归庵去了。采公立刻修书一封,差一个侍者前往吴江。报知张宿直,说他的令嫒已有下落,可密遣一个老管家来认接便是。
却说那钱谅夫,在南京东访西访,并无影响,却住在城外松隐庵作寓。这庵原是个女庵,止有一个病老在庵照管。谅夫四下贴下招头,上写着:
吴江广文张宿直女张丽贞,同侍儿瓶芳,到杭州天竺进香。途次被强人抄劫,不知去向。倘有知风报信者,赏银五十两。收留存养者,谢银倍之。可在水西门外松隐庵报知。断不食言,招子是实。
那徐备人闻了解子的信,已到在杭州,寓在西湖大佛头僧舍。日日在江干,折来折去的,访问客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