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百二十三(5/14)
充满,随遇而得,无拘无阂,浑然天成,自然得到古人佳处。其视区区斗钉牵合而成者,天渊不侔矣。凡作诗,先将情景涵泳於胸中,使其兴趣、神气,充足有余。然后发之於诗,自然一气浑成。而非思索锻炼之所可及也。诚如是,则神会心得之妙,有非浅近之所能知者矣。吾於四时,最喜秋,尤喜秋之夜。每风清、月明、星稀、河淡,秋声在树,蛩吟在宇,莫不神气冷然,毛骨竦竖,揽衣徘徊,达旦无寐。至为歌诗累月不能措一辞者,一夕尽得之。如是者,盖有年矣。至正九年春,吾在燕京北城,得倪仲恺之旧馆于教忠里,乃卜居焉。其中门之外,一室尤清。架曲薄以承尘,而四壁饰以素楮,莹然可爱也。遂因之而不革,朝则与宾友周旋揖让,暮则偃息其中。一窗南出尤明。至秋之夜,纤云不兴,天宇空碧,明月在庭,流光满室,四壁尽白,诗兴清发。吾乃抱膝长吟,神游意适,恍如乘云御风,翱翔乎白玉之京,而周览乎八极之外,盖无爽於昔之所得者焉。呜呼,人之精神,与天地通。故其神交气感,妙合至道,而况於诗乎?昔人所谓文章得江山之助,信不虚矣。是用纪其所得於天者,以与一二同志共乐焉。或曰:宋人诗虽不及唐,尚与唐人为宾主。今人诗句句学唐,何异唐人之臣仆?吾应之曰:以唐人之诗法,形容自己之性情,譬犹使之将命耳。吾但见以唐人为仆,未见臣仆于唐人也。今人作诗有三病:才高者,好生新意,往往琢奇句、押险韵,而不可读;学博者,好用隐僻故事,往往艰深晦滞,而不可晓;甚至不祖古人规矩,而欲自成一家,往往撰为不经之语,以眩惑后生,而与古人吟咏性情之旨,於是乎失之远矣。凡作诗须慎写题。古诗题不可吟律诗,律诗题不可吟古诗。押韵须平易,不可艰险,愈艰险愈不自然,而反伤其意趣矣。凡作诗不可多用故事,多用故事,则客意胜主意矣。用故事,须要隐然不可显然,须要我去使他,不可教他使我。知此,则无拘滞牵合之病矣。古诗:青青河畔草以兴“绵绵思远道,”乃兴体也。盖曰:河畔之草,则青青矣,远道之思,则绵绵矣。然远道之人,不可得而思,徒有夙惜梦见而已。适梦见在我之傍,忽然梦觉时,则在他乡矣。他乡又各异县焉,是以辗转不可见也。此句此意多少曲折。又曰:枯桑知天风矣,海水知天寒矣。今入门之人,乃各自取媚於其君,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