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百五(19/23)
后抵捂,先生至成都之年月不可考。其后,先生寄题草堂云:“经营上元始,断手宝应年。”然则先生之来成都,殆上元之初乎!严武入朝,先生送武至巴西,遂如梓州,蜀乱乃之阆州,将游荆楚。会武再镇两川,先生乃自阆州挈妻子归草堂。武辟先生为参谋。武卒,蜀又乱,先生去之东川,移居夔州,遂下荆湖,沅湘,上衡山,卒于耒阳。先生以诗鸣于唐,凡出处去就,动息劳佚,悲欢忧乐,忠愤感激,好贤恶恶,一见于诗。读之可以知其世,学士大夫谓之“诗史。其所游历,好事者随处刻其诗于石,及至成都则阙然。先生之故居,松竹荒凉,略不可记。今丞相吕公镇成都,复作草堂于先生之旧址,绘先生之像于其上。宗愈假符于此,乃录先生之诗,刻石置于草堂之壁间,先生虽去此,而其诗之意有在于是者,亦附其后。庶几好事者,于以考先生去来之迹云。元庚午,资政殿学士中大夫知成都军府事胡宗愈序。
【东观余论】
《杜子美诗笔次序辨》董君新序,称甫为《淑妃皇父碑》在开元二十三年,最少作也。予案是年,甫才二十四岁,宜为少作,然案碑文,妃卒、葬皆在二十年。然此碑乃其子婿郑潜耀令甫作,未必在是年。碑末云:“甫忝郑庄之宾客,游窦主之园林。以白头之嵇阮岂独步于崔蔡,野老何知,斯文见托。”若其葬年所作,岂得序称白头嵇阮与野老何知哉!及其铭曰:“日居月诸,丘垅荆杞。列树拱矣,丰岂缺然。”则其立碑盖在葬后六年,非甫年二十四,当开元二十三年皇甫葬时所作也。盖董君不考立碑年,但考其葬年,故误尔。董君新序称:永泰元年,严武移山南,崔旰乱,甫避秦川,定后还成都,即浮江东,欲适吴楚。按武卒于成都,故有《哭仆射诗》,则武未尝移镇山南也。又有《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当在武未再尹成都之前,非崔旰乱之后,此二事舛讹。又至迎家,后收京,扈从还长安。董于归,便言移华州,漏还京一节。王原叔集杜诗古诗,甫《与章梓州诗》,及《游惠义寺》等,皆武初尹之前,律诗则在初尹之后,二者必有一误。据王序、武归朝廷,甫浮游左蜀,往来非一,则律诗所序是也。古诗《田父美严中丞》一篇,次序误矣。原叔以召补京兆功曹不赴,欲如荆楚,在严公初尹前,非是盖律诗《寄巴州》注云:时甫除功曹在东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