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百二十一(11/11)
海,好留余地许相依。”则识度之远,又过荆公矣。又作荆公书皆称介甫,作诗皆称君,所谓行藏愿与君同道,只恐蹉跎我独羞。又云:“想今愈有江湖兴,亦欲同君一钓纶。”所谓师资者,果如何耶?山谷尝避暑李氏园,题诗于壁云:“题诗未有惊人句,唤取谪仙苏二来。”秦少游言于东坡曰:“以先生为二,大似相薄。”则又甚于逢原称介甫矣。
【李之彦东谷所见】:招师教子弟,正望其成人克绍,实非细事,不可忽也。中产之家,师席固不当需索;富贵之家,何待师席之需索。书院中,凡百自当如仪。每见富贵者,宁丰财多粟纳好宠姬,何尝肯隆礼厚币延好师席;宠姬办首饰则甚易,子弟买书册则甚难;兰房用度,必是周致;书院缺典,置之不问。气象如此,宜乎硕师去而庸师来。硕师有抱负,有见识,合则留,不合则去;庸师无学问以自持,惟佞谀而媚主。庸师固栖身之谋,一年复留一年;子弟乏开导之益,一日昏钝一日。及其长也,块然一物而已耳。
【韩氵虎涧泉日记】:郑康成事马融,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后因集诸生论图纬,闻玄善,乃召见于楼上。汉之师道尊严如此。
【周益公杂志】:陈无己作《平甫文集后序》,以字称欧阳文忠公,至曾子固,则曰南丰先生。又曰:“先生之后陈师道。”呜呼!无已学于南丰,尊之宜矣。尊其师而轻其祖,何也?唐立夫曰:“四海欧永叔也,无已何尊焉。”至于得道之师,则不可以不别。
【戴直鼠璞】《湘山野录》载,故旦乞入见,王沂公奏旦瞽废,乞送中书问求见之因。至堂,沂公与诸相具诸生礼列拜,旦长揖而坐。中书堂,宰相治事之地,表仪百辟者在是。外臣乞对,送中书引问,自有公礼,何暇讲师生之私敬。旦于都堂巍然受诸宰之拜而不辞,决无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