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窃钩者诛(3/4)
“我所说的偷盗,是偷天时、偷地利。”
“什么季节适合种庄稼,哪座山上适合打猎,哪条河里适合摸鱼,这些才是偷盗的重点。”
“偷天时地利,盗天地精华,这叫谋生智慧,不犯法。”
“但你翻墙打洞,巧用手段偷盗老百姓辛辛苦苦攒下的那点家底,这么做别说是法理不容,天理也不容!你不进去谁进去?”
说到最后一句时,陈长安明显加重了语气。
以齐国土豪狂怼宋国向先生的口吻,隐晦地把姚涛怼了一遍。
姚涛郁闷地望着陈长安。
他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在陈长安这混蛋的眼里,他姚涛并不是故事里的齐国土豪,而是宋国傻逼向先生!
这就有点扎心了,老子什么时候翻过墙打过洞?
姚涛越想越觉得冤,忍怒反问:“所谓的巧用手段,偷盗老百姓辛辛苦苦攒下的那点家底,有依据吗?”
“吕州的美食城项目,那块地原本已经批给王庆福。你一插手,丁永春立马就命人把地批给了你。接着,王庆福不仅丢了地,还搭上了性命。”陈长安正色凛然地批判:“这只是诸多案例中的其中一个,算不算明偷暗抢?”
姚涛皱眉不语。
陈长安又道:
“齐国土豪之所以能长富久安,是因为他做事遵循自然规律,讲究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
“而宋国的向先生,则没有这种认知与觉悟。”
“自古以来,没有哪个政党会纵容一个盗贼疯狂崛起。窃钩者诛,这是必然的结果。不管你承不承认,结局都是定数。”
听到这里,姚涛似有所感,眉头也越蹙越紧。
他想到了另外四个字——窃国者侯!
可惜,这四个字无法用来反驳陈长安的言论,原因很简单,他姚涛没有窃国的实力,也没有窃国的机会,说出来就是死。
这也导致姚涛在不知不觉间,陷入了陈长安的逻辑陷阱。
趁姚涛沉思无语。
陈长安连放警告:
“宋国的向先生,他的命运之所以悲惨,就是因为他对万事万物的认知太过肤浅,就算别人给他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