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同学还是兄弟(2/4)
如果不是丁书记亲自出面,可能都还关在里面。秦长江也不会想到,他这一举动会连累到姐夫沈庆。
去衡岳市求援,是秦长江思来想去唯一的一条路。
乡里没钱,县里没钱。没钱就办不成任何事。这是颠扑不破的道理。现在的时代,早就过了一呼百应不顾一切的时代。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每个人都相信实力。
实力是什么?实力就是钱。
当然,秦长江绝非是个无头苍蝇。他去衡岳市,当然是有目标的。
他的目标就是现在市发改委的阳勇。
阳勇其实不算是他真正的同学。只是两个人原来都在燕京读书。
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个人碰到了一起。得知都是衡岳人,关系自然亲近了一步。
阳勇是以在职研究生的身份在燕京求学的。他去读书之前,已经是衡岳市发改委的干部了。阳勇没走党校培训这条路,而是靠真才实学考上研究生班,足以证明阳勇还是非常有能力的。
两个人彼此欣赏,友谊便水涨船高。
自那以后,两个人在燕京联系就多了起来。后来,阳勇学成回衡岳,秦长江还继续留在燕京攻读博士学位。
车在路上足足走了两个半小时才到衡岳市。
衡岳在中部省算是大市。中部省十三个地州市,衡岳是名副其实的位列第二名的大市。大市不光是地域大,经济、人口等各项指标都在其他地市之上。
曾经,衡岳被誉为南方的尔滨。因为当时的衡岳,承载着一个时代轻重工业的重任。
衡岳工业的发达,是有口皆碑的。特别是冶金行业,长达三十年独领风骚。
曾经有人在考察过衡岳的工业结构时说过,一座衡岳城,半部工业史。
冶金是衡岳的特色,机械制造是衡岳的支柱。曾经,衡岳以日产拖拉机一百台而闻名天下。产品远销过海内外。
但是现在的衡岳,似乎雄风不再。
一场铺天盖地的企业改制,让衡岳几乎所有的工业在一夜之间陷入了停摆。
企业倒闭,工人下岗,一度成为衡岳最大的一个社会问题。
衡岳还有一个交通特色。它因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