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秉君子 “周而不比” 之德,行正道人生(3/11)
矛盾,促进团队的协作与社会的和谐。小人则往往缺乏 “智”,为了一时的利益,陷入错误的行为模式,最终自食恶果。
“信” 是儒家所强调的诚信原则,要求人们言行一致,信守承诺。君子以 “信” 立身,在与他人交往中,诚实守信,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他们言出必行,一旦做出承诺,就会全力以赴去履行。小人则常常言而无信,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欺骗他人,破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二、历史镜鉴:古人对 “周而不比” 与 “比而不周” 的演绎
(一)蔺相如:以大局为重,践行 “周而不比”
战国时期,蔺相如凭借完璧归赵的壮举,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和利益,因而得到赵王的重用。这一情况引起了廉颇的不满,廉颇自恃战功赫赫,认为蔺相如仅凭口舌之劳,就位居自己之上,心中颇为不服。此后,廉颇多次在公开场合对蔺相如进行羞辱,试图让蔺相如难堪。
然而,蔺相如并没有因廉颇的挑衅而与之发生冲突,而是以国家大局为重,处处避让廉颇。他深知,赵国正面临着秦国的强大威胁,将相不和必将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危机。蔺相如的这种行为,充分体现了君子 “周而不比” 的高尚品德。他不以个人恩怨为念,而是将国家的利益置于首位,展现出宽广的胸怀和卓越的智慧。
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的良苦用心后,深受感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表达自己的悔意和敬意。蔺相如不计前嫌,热情地接待了廉颇,两人冰释前嫌,结为刎颈之交。在蔺相如和廉颇的共同努力下,赵国的国力得到显着增强,有效地抵御了秦国的侵略,为赵国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蔺相如以大局为重,团结同事,追求国家的共同利益,他的事迹成为后世践行 “周而不比” 的光辉典范,激励着无数人为了集体的利益,放下个人恩怨,携手共进。
(二)李林甫:结党营私,尽显 “比而不周”
唐玄宗时期的李林甫,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结党营私,排斥异己,是典型的 “比而不周” 的小人代表。他凭借出众的口才和高超的权谋之术,深得唐玄宗的信任,担任宰相长达十九年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