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春泥随马不须遮(4/8)
学里毕业。这个重任,只能落在了孙元起的肩膀上。
紧接着,从美洲又来了一批信函。有卢瑟福的,他大致汇报了一下那本小册子的流行情况,同时交流了一些物理学方面的问题。信中提到,作为元素周期表最初发现人的门捷列夫,在看到小册子后撰文表示,“承认原子可以分解为电子,只会使事情复杂化”,还号召其他学者不要相信这本书。
打发走这四位学生,字典也编好了。孙元起以为终于可以轻松几天了,想休息一段时间,趁机好好规划一下以后的生活。结果没轻松几天,就接到了来自欧洲和美洲的各种来信。
李国秉张嘴想问什么。胡勋和曾广锡夹着他,飞也似的走了。
胡勋躬身答道:“谢谢先生!”
“iprt?yorkjohnn?难道孙先生就是写那本化学专著的yorkjohnn?”左功先惊得跳起来。
“这是汉语拼音。”孙元起在和学生们编字典的时候,对古代的字典已经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类似于反切,专门来拼汉字的读音的。主要有两个好处:一是便于儿童进一步学习生僻字词;二是便于查找只知读音、不知字形的汉字。”
他们拿出书册,问了几个问题。孙元起当下一一为他们解答。
路上,一直沉默寡言的曾广锡突然说道:“孙先生院中那匾额下的一行英文,我总觉得在哪儿见过。”
上完课,孙元起下意识地看了看胡勋、左功先他们。果然,他们站起来。孙元点头,走到门外的小路上等他们。
来信也有《science》杂志社寄来的样刊。孙元起那篇厚厚的论文给《science》出了一个难题,不过《science》不在意,因为它是周刊,编辑们直接把这篇论文作为杂志的一期,只是前面后编辑按语,后面有好几位物理学教授的书评,或者说是审查意见。在这些评论中,孙元起果然看到一段有趣的文字:
孙元起也不好什么,点点头:“好的。只是这些书,都是只有这一本,所以你们用的时候,万不可丢弃毁坏!”
打开信,信中先是对长久不写信的抱歉,并祝贺自己的伟大发现,紧接着又说明突然来信的缘由。嗯,那是因为卢瑟福在将小册子付印的时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