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有人花底祝长生(1/5)
在接受科普利奖、戴维奖之后,孙元起开始了自己的演讲,题目很简单,就叫:反物质。
“泽民?”孙元起觉得这个称呼有些怪异,想了下才明白,他居然和太祖大弟、高宗同一名讳!当下也说道,“那你也别叫我‘孙先生’了,我字百熙,你就叫我‘百熙’得了。”
于是,台下很多科学家心中跃跃欲试,只等仪式结束就回实验室准备。
在这些科学家看来,孙元起简直就是在胡说八道,所言一无是处。可是要反驳,这处处都是猜想的演讲,又无法用现有的知识来证明。不过好在孙元起给出了一个可以迅速验证的方案:如果实验没有成功,那不就表明他在乱讲么?如果能亲手戳破这个号称“本世纪初最伟大的青年科学家”的妄想,弄他一个难堪,想来也是件很有面子的事儿吧?
孙元起最终抛出他的诱饵:“综合上两个猜想,我们可以这样推论:如果宇宙存在反物质,那么宇宙射线中就应该存在一定的与地球已知粒子相反的反粒子。这个推论能否用实验加以证明呢?我觉得是完全可以的!为此,在从波士顿来伦敦的船上,我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
见到李复几名字的时候,他的经历在孙元起脑海中一晃而过。只是按照道理,李复几现在应该已经在德国实习或攻读博士学位了,如何会出现在伦敦呢?带着复杂的心情,孙元起连忙来到门口迎接。
演说从宇宙射线的发现说起:“在去年,卢瑟福教授在运用游离室观测放射性时发现,即便小心地把所有的放射源移走,在验电器中,每立方厘米内每秒钟还是会有大约十对离子不断产生。如果用铁和铅把验电器完全屏蔽起来,那么离子的产生几乎可减少3/10。卢瑟福为此专门发表了一篇论文,认为可能是某种贯穿力极强、类似于γ射线的某种辐射从外面射进验电器,从而激发出二次放射性。
李复几连忙说道:“孙先生您是著名的科学家,能够得到您的指点是我的荣幸!请讲,请讲。”
“去年年末,我们中国有一位叫做张贻惠的学生首先提出了这个观点。我仔细想了很久,认为宇宙中应该存在这种物质,它与我们地球上存在的物质相反,所以可称之为‘反物质’。物质和反物质能否共存?这是一个问题。我认为最大的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