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九、这回断送老头皮(2/5)
…反正都做到了,死后进天堂当鸟人是没问题。
“哈哈哈哈,那太后赐你进士出身,超升你为翰林院侍讲学士,你难道不要写个感谢天恩的折子么?”老大人知道这个侄孙对于官场上的事情一窍不通,只好掰碎揉烂了解释。
可惜自己知道大清没几天活头了,具体点说,还有六年多。可不能因为搭上这艘破船而害了自己啊!况且自己既没有从政能力,志向也不在仕途上,只希望能建设好经世大学,培育出更多的学生,为国家培养元气。当下,孙元起便说道:“侍讲学士什么的虽然前途很好,可是、可是我不是当官的料啊!”
老大人笑了笑:“这普天下,有谁生下来就是当官的料?隋唐以前,做官的多半是门阀世家子弟,家里自打小是会培养从政之术。可自五代以后,这做官的渐渐变成寒门子弟,从小只知道读书赶考,等中了举之后便牧民一方,天下不是照样稳稳当当的么?也没见出什么大乱子!只要你想学,为官之道不比你那物理学更难!”
“名望这东西,最为飘渺无形,却也最是难得,故而最为人看重。比如张良让汉盈帝请商山四皓,你可见那四位老者有何能力?只不过名望惊人,便让一代英主息了更换太子之心。故而古往今来,很多人为了名望无所不用其极。那诸葛孔明自然胸中有丘壑,隐居南阳,偏要天天唱那《梁父吟》,还自比于管仲、乐毅,不就是想自抬身价么?那些高人隐士采薇炼丹、啸傲山林,又有几个是真心想甘老林泉的?不过是养望的手段罢了。国家自然也需要有名望的人立于朝堂之上,一是彰显朝廷用人之当,二是为天下人树立楷模。韩非子说,‘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甲胄之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五部分是《毕业》,没有修满规定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者不能毕业,在规定学制内没有毕业的学生予以劝退,并取消该游学生名额。毕业者完成学业论文,颁给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学位论文不合格或者未完成者,给予毕业证书。
看着满纸乱爬、稀奇古怪的字迹,老大人也是直抽抽:百熙侄孙,你现在怎么着也是翰林院侍讲学士,书法不行已经举世罕见,这一篇谢恩疏里面怎么还有好几个错别字啊?你这不是成心要丢我孙家的脸面么!当下提笔改过来,然孙元起工工整整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