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一笔经济账(2/3)
休沐,一整天跟着母亲卖烧饼,杜微澜喊他们一起吃面。
两个小孩儿咽了口唾沫,忍不住看向母亲。
“吃吧,这烧饼给阿黎吃。”李迎春做的烧饼味道不错,阿黎也喜欢吃,欢欢喜喜接过,掰开给陆明分了一半。
李迎春看着自家两个孩子趴在桌边狼吞虎咽,想到家里一个多月没见荤腥,越发难受,背过身抹泪。
陆母买菜回来,见状忙问怎么了。
李迎春这才说起最近的境遇来。
“原先一天五斤面兑水,一个烧饼一两面,一斤做十六个烧饼。约莫八十个,一天下来不够都卖。(这里用的是十六两称,非市斤)
“后半月我就准备十斤干面粉,一天下来,勉勉强强也能卖完,卖不完的就自家吃,实在吃不了,就送给街坊。
“这起早贪黑的,我夜里都睡不了多久,前两日一算账,一个月下来,只赚钱几十文。”
杜微澜给李迎春盛了一碗面,坐在一旁听她诉苦。
李迎春抹泪,刘文刘武两个孩子也是坐在一旁抹泪。
“我就想不明白了,我这么努力,怎么就赚不到银钱。”
杜微澜算是听明白了。
“迎春姐,原先我家柴火是清江背回家的,不用钱,偶尔市面上有便宜煤卖,家里就会囤积许多。平日里做烧饼都是定量的,柴火和煤都省着用,也省了开销。
“你一天六七个时辰都开火,一天下来柴火钱都要不少,这就是一笔大开支。”
李迎春一愣:“竟是我错了吗?我只想着天天出摊,时间久一些,来买的人也就多。”
杜微澜将道理掰开揉碎了讲:“清水县巴掌大的地界,愿意花铜板买吃食的人就那么多。主要是书院里顾不上吃饭的学子,家里来不及开火的工匠,其余就是有闲钱的富户。这些人每日出入时间几乎都是固定的,其他时间卖出去不多。”
杜微澜跟过商队船队,知道各项成本都要面面俱到计算进去,有时候风向气候也要算。
更早时候也曾计算过各地运送粮草的损耗,她经手的海量资料,都是各处衙门机要眼巴巴递上来的。不说信息真假,单说信息量,那是寻常商户想都不敢想的。
听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