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登州(3/4)
产海货,兼营一些来自东瀛、东江镇的货物。有趣的是,这年月做买卖的人基本不用交税。站在大明朝文官的立场上看待这个事情,皇帝要收商业税,那就是与民争利,就是昏君。
“什么是化工?”“化工就是……”
嗯,味道不错,有点甜。“这是刷牙用的,口腔卫生很重要,不然牙齿坏了可遭罪了。对了,千万不要往肚子里咽下去,回头吐出来,含一口水清理后再吐出来。”
两名士兵站在城门口检查进城的人员,马车靠近的时候,城门听到一阵呵斥声。陈燮借口车厢里太闷,出来坐在车辕上,看着城门口发生的一切。一名水果贩子,衣衫破烂,在喝骂声中仓皇而去,消失在城门里头。门口的两名士兵,一个手持长枪,枪头上锈迹斑斑,也不知道多久没磨过了。一个挂着腰刀,看上去也是旧货。这两个士兵看上去都有点营养不良,面黄肌瘦,鸳鸯战袍上满是补丁。帽子上的红缨,秃的已经差不多了,就剩下几缕也看不出是红色。
长随水根从毛驴上下来,大摇大摆的走上前,也不知道他跟当兵的说了啥,反正很快两名士兵就有了行动,一顿枪打刀舞的,正在排队进城的一些百姓被赶到一边。
《明·职官志》:“巡抚登莱地方赞理军务一员,天启元年设。”为防备后金从海路南下,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山东巡抚分离出登莱巡抚,登州和莱州二府从属。
张瑶没拦住,只能随他去。
相比高大的城墙而言,登州街道就只能用狭窄来形容了。顶多就是跑小车的宽度,街道上污水横流,行人衣衫褴褛,有钱人都在马车里呆着。街面是石板铺成,时间太久没有修缮,马车走在上面颠簸难忍。这一路马车回来一个上午的时间,陈燮都怀疑屁股不是自己的了。总算进了城,自然再不肯坐在马车上,下来背着自己的大袋子跟着马车走。
三日之后,还是那条路,一辆马车缓缓朝登州城而去。老太爷的病基本稳定了,今后主要是以调养为主,留下一个月的瓶装药(去掉一切标识),交代好怎么使用,陈燮跟着张瑶踏上了前往登州的归程。
在现代人陈燮看来,但就人口而言,这是一座不算太大的城市。但是就城墙而言,那就得算高大雄伟了,抬眼一看怎么也得有十米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