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走吧,走吧。(2/4)
自己的最好,可能就会身边的其他人得到更多的公平,一个国家努力做到最好,就比其他的国家得到更多的公平。
得到回话的朱慈烺回复:不必如此,陈相将西山别院赠予皇室,直接搬过去住就行了。反正也没多少人,今后也不会扩大了。大概就是这样,皇帝和内阁达成了一致,朱慈烺搬出了紫禁城,内阁出现修缮之后,改成了博物馆,对外开放,收费的问题皇室自己搞定。这个规矩定下来之后,一直延续。因为这个举动,内阁对皇室彻底的放心了。
这个结论,得到了史学家们的一致认可,认为这个结论太合理了。当然了,正史上对这个事情的说法是另一个面目,死活没有人提一句辽东调兵的事情。史学家们私下的研究结论,肯定上不了正史的。
人类社会从来都是不公平的,任何人告诉你,跟我混,我给你公平。记住,他在骗你,希望你给他流血流汗,从你的身上吸血。抛开国外的历史不说,单单看中国历史,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就没有公平过。一代一代人努力的结果,只能是无限的缩短这个差距,但是差距不会消失,因为人与人本身就存在差距。这个差距,可能是智商,也可能是情商,又可能是毅力,还可能是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个人的家庭教育等等。
不知道是哪个人发出了一声哀嚎:“陈相!您不能走啊!”整个邮轮上的人都跪地磕头,失声痛哭,陈燮身边的一些侍者,头磕破了都感觉不到疼,还在那里不停的磕头,痛哭流涕。
陈燮自己则不清楚,下一站是哪,还能不能看见这个时空后人给他立的传。
陈燮的身边,一直跟着一个内阁的书记员,公共场合的所言所行,记录在案。这是内阁特意安排的,如果陈燮真的走了,要为他立传。即便不是现在,将来的后人也会这么干,多一点史料是好事。
八千英军在这次战役中阵亡,三万英军受伤或者被俘,更多的英军撤出了伦敦。这个城市,似乎是第一次被异国的军队占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乘坐一艘风帆战舰,陈燮带着几个随从,出现在了伦敦。
人也好,国家也罢,一切都只能靠自己。你强大了,别人就不敢惦记你。
这是对陈燮彻底的神话,也是对陈燮所制定的国策的一种巩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