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住处(2/3)
刘大娘拉扯着长大,两人的日子就是勉强糊口,叶小小去了不会受欺负,刘大娘也能拿份补贴供孙女上学。
王红安排在了红旗大队的老住民白家,白家是个大家庭,三代同堂,还没分家。人是多了点,不过和王红年龄相近的就一个姑娘,白家最小的女儿,相比较其他家庭,算是比较合适的了。
至于万子宁,大队长还真头疼了一会儿,这孩子长得太招人了,感觉放哪家都是个麻烦。
想了想大队长决定让他去村里的木工李军家,李军性子强硬,没人敢上他家找事。
说来李军的身世也是十分的悲惨,当年他们家也是逃难来的,李军的爷爷在逃难时吃了不少苦,来了没多久身体就不行了。
后来,家里条件刚好一些,李军的母亲就怀孕了,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李军的母亲生他的时候难产,当时农村医疗设施落后,离县城的医院又远,孩子生出来了,大人却没救回来。
自此李军的父亲就一直活得浑浑噩噩的,一次上山打猎的时候,不幸出事了。
自此,家里就剩下了李军和他年迈的奶奶,当时李军才9岁,被村里人三言两语留下了命硬、克死父母的名声,村里的小孩也被家里人教训着不许和他玩。
刚开始的时候,面对这种情况,李军还会哭会难过,不过这个时代并没有给他太多缓冲的时间。
很快,大饥荒到来了,一个老人一个小孩,几乎没有生存能力,李军奶奶求爷爷告奶奶的把他送去一个木工家里做学徒,这才活了下来。
好在李军天赋不错,没两年就把木工的手艺全部学了回来,学成后就在木工家里帮忙,也能挣些零用钱。
后来国家不再允许私营经济,李军就回到了村里种地,也帮人做些家具换些钱,虽说不允许私营企业了,但村里人钱还能攒一点,票是真弄不到,小辈结个婚什么的没有地买家具,就会找上他,这种事公社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就当看不到,毕竟真把大家逼急了闹起来也不好办。
李军家住的远,大队长先把其他三人送了回去,让他们先安顿下来,最后送的万子宁,一路上,大队长跟他介绍李军家的情况,万子宁都乖乖的点着头,这种事情他听就是了,不好发表看法。
“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