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血小板减少(1/3)
中医认为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可能涉及外感六淫之邪、内伤肝脾肾三脏以及功能失调等多个方面。根据不同的症状和病因,中医将血小板减少辩证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肝肾阴虚型:此型患者紫癜呈暗红色,下肢多见。可能伴随经期提前、量多色暗红,以及鼻、齿龈出血等症状。此外,患者还可能有便血、尿血等出血现象,且出血量大而猛,色暗红。同时,患者可能表现出手足心热、盗汗、口干、便干、舌红少苔或光苔、脉细数或弦细数等体征。由于常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等激素合并症,患者还可能出现头晕目眩、腰酸、耳鸣、腿软、急躁、梦遗、多梦等症状。
2 阴阳两虚型:此型患者病势较急,出血部位广泛而严重。可能同时出现畏寒、便溏以及五心烦热盗汗等症状,表现为上热下寒,阳虚阴虚症状混杂。
3 气血两虚型:患者起病徐缓,紫癜色淡红而稀疏,时隐时现。女性患者可能月经后延,龈衄多见,出血量少但色浅且渗血不止。此外,还可能伴有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等症状,活动后症状可能加重。舌象通常表现为舌淡苔白,脉象沉细无力。
4 脾肾阳虚型:这种类型主要是由于脾肾久病失养,或者是久泻久痢损伤脾肾之阳气等引起的。患者可能出现血小板低、面色苍白、大便久泻不止、完谷不化、腰膝酸软等症状。
5 血热型:外感热邪侵入血液,或长期食用辛辣、温燥食物,导致体内热邪强盛,灼伤血液。患者可能出现血小板低、皮肤发红、发热、口渴、便秘等症状。
6 肝郁气滞型:由于肝脏的疏泄功能失常,导致体内气机瘀滞,无法正常疏通,进而可能导致血小板降低。
根据中医的辩证分型,血小板减少的治疗需要针对不同的类型进行个性化的调理。例如,对于气血两虚型患者,治疗应以益气补血为主,可以使用八珍汤进行气血双补。脾肾阳虚型患者则可以使用温阳汤,以温脾阳、壮肾阳、补气血。
刘某,男,60岁,2020年8月9日初诊。现病史:血小板减少1年余,自服咖啡酸片及泡服花生衣红枣茶等效果不佳,近1年血小板化验结果均在20x109/l左右,做骨穿未见明显异常。刻下:全身酸楚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