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妊娠期高血压(1/2)
妊娠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多发生在孕20周以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严重阶段会导致孕妇抽搐、昏迷甚至母婴死亡。
妊娠高血压根本病因病机是脏腑机能失调,风火内生,痰瘀阻滞而成。病位主要在肾,同时涉及肝脾心肺。病机复杂,主要有虚、瘀滞、湿、痰火等,正虚邪实混杂,在临床辨证施治过程中难以一证概括,难以一方治之,需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方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其病机发展变化过程可概括为:
1肝藏血,肾藏精,妇人孕后,精血下注冲任以养胎儿,易形成肝肾阴血偏虚的状态,若肝失所养,横逆犯脾,健运失职,则发为水肿。随着孕期的延长,阴血愈虚,肾精愈亏,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所以眩晕。若治疗不及时,病情进一步发展,阴虚火炽,阳动化风,风火相煽,肝风内动则手足抽搐,热扰神明则昏不知人,是以发为子痫。
2孕妇素体脾虚湿盛,加之孕后体内胎元渐长,易阻碍气机,使升降失常,水湿不化,泛溢肌肤发为水肿。脾虚湿盛,日久聚液为痰,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故为眩晕。若进一步发展,痰湿郁久化火,痰火交炽,上蒙清窍,则昏不知人,气粗痰鸣,发为子痫。治疗以益气、活血、化瘀,滋补肝肾阴虚为主。
病案:
杨某,女,27岁,2016年7月6日就诊。诉头晕头胀明显,头顶如有盖压,双下肢水肿,记忆力明显减退,睡眠不佳,口苦咽干,现妊娠28周。舌暗红,苔黄,脉弦细滑,时测血压:150/90hg,有时达到170/100hg。
诊断:子痫、子肿(肝肾阴虚)。
治则:滋补肝肾。
处方:二至丸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女贞子10g,旱莲草10g,山药20g,山萸肉20g,茯苓15g,生地15g,茯神20g,熟地15g,五味子5g,甘草10g。14剂。水煎服,早晚分服。2016年7月20日二诊:治疗2周血压平稳,睡眠好转,双下肢仍肿。上方加泽泻15g。继服14剂。
2016年8月5日三诊:诸症好转,血压正常,嘱其改服二至丸合六味地黄丸中成药,随访2月,至分娩未再复发。
临证考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