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破局之策(3/4)
问题。
两天后他回到了县城,第一时间找杨启光汇报了情况。
“目前该暴露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主要的本质问题还是出在咱们县太穷了,人的问题还好解决,就是钱的问题是最大问题,如果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这种改革还是很好推进的。”王笠纶如实的说明了情况。
这个时候无论是王笠纶还是杨启光,都意识到了中枢的高瞻远瞩,徽山县的改革推进到现在,已经发现了最大的问题,接下来就算全县进行改革,大概率结果就是留下一个烂摊子。
但就是这样暴露出的问题,正是中枢领导人想要的答案,知道问题后面其实就好办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徽山县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要是杨启光和王笠纶能解决这些问题,那就相当于超额完成任务,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自然会让人刮目相看。
“我们要想办法打开这个局面,不能就这样留个烂摊子,你脑子向来灵活,这几天可有想到办法?”杨启光方向是没问题的,但具体解决办法也没有,他也只能寄希望于王笠纶。
果然下一刻王笠纶点了点头,而后开始娓娓道来,关于人的问题他说的比较简单,本身这事也好解决。
王笠纶给杨启光的方案也是两点,一是明文下达给干部,要么接受调岗要么滚蛋,身为革命干部不能总想着轻松安逸,现在是组织和人民需要你吃苦耐劳的时候,没有这个觉悟也就不配再拥有这个身份。
二就是一并解决赤脚医生和乡村教师转正的问题,这里王笠纶说的稍微详细了一点,他顺便在这个时候,第一次引入了事业编的概念,不仅是县里培训有意愿的赤脚医生为专职医生,将医院和学校纳入事业编管理,以后还可以扩大事业编的规模。
“办法倒是个好办法,这样一来医生和教师的积极性肯定也会更高,只是这也需要一大笔钱,说到底最后全成了钱的问题。”杨启光个人是看好王笠纶这个提议的,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其实整个改革归根结底就是钱的问题,历来改革目的本质也是解决钱的问题,说的更简单一点,就是在没钱的情况下如何解决钱的问题。
这也是历朝历代改革者为什么大多数都不得好死的原因,因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