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改革经验(2/3)
绝,但这一次他或许也是没什么思路办法了,竟然在电话里接受了邀请。
双方约定一个月后李相贤过来,不过名义上还不是考察,只是作为旅客,还有就是王笠纶私人的朋友来玩几天。
李相贤来之前,中枢办公厅派来的验收组就到了,王笠纶作为编委主任,机构改革的执行人,自然也负责起了接待工作。
这次验收组是一个副厅级领导带队,人数倒不多,总共也就三个人。
验收组的工作也不多,主要就是实地考察,听听王笠纶和县主要领导的汇报,然后最重要的是带走各种数据。
整个验收过程只持续了三天,王笠纶自然是全程陪同,也当了三天的陪酒员,
从验收组的反应来看,这些人对徽山县的改革成绩还是很满意的,而在改革之外,三名验收组成员也看到了徽山县修路修卫生院的成果。
说实话现在的徽山县与贫穷落后已经不沾边了,虽然还比不上这几年发展好的经济富裕县,但在西北地区徽山县也算走在了前面。
送走验收组,时间已经来到了这一年的盛夏,工艺品厂发展完全陷入了瓶颈,倒是为了基建组建的县建筑公司,在修了县里的几座乡镇卫生院后,在王笠纶的提意下,公司主动前往鹏城特区揽活,已经接了几处工地的活。
现在建筑公司其实更像是劳务输出公司,徽山县也率先形成了政府牵头,让农村群众去特区打工的模式。
对于一个没有自然资源,地理条件限制更没有大型工厂的地方来说,这个时期率先搞劳务输出,不得不承认也是很明智的。
几天后验收组回到了京城,如实向相关领导汇报了情况,不过验收组除了从徽山县拿到的正式报告和数据外,还有一册几十页,足足十几万字的改革工作总结。
这份总结不同于官方公开的总结,实际上是王笠纶从个人视角,讲述了改革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但是他在总结中却重点阐述了,这徽山县的这种改革方式,暂时还不适于全国推广,更是直言这种改革进程可能会持续数年甚至十年,建议最好从经济发达地区开始,经济欠发达地区不要贸然开始改革。
总结中王笠纶更是大胆的承认,徽山县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