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 出了差错(1/3)
但是底层的科级干部和处级干部就不一样了,大部分人都是长期在一个两个单位混着,并没有机会快速升级,加上纪委管理严格,他们也很少和地方干部那样,接受宴请,直接接触大量的商人,大部分纪委的低级干部都过着相对清苦的生活,也买不起房。
在单位他们可以说没多少决策权,但是,在执行上,往往以他们为主力,这时候他们就有无数的方法发挥他们的影响力。
俗话说事儿不一定能办的,但是有几百种把事情搅和掉的,就是他们这群人。
他们也是最有可能变成大衙门的食利者的人群。
下面那些一年杂七杂八赚几千万的干部,面对纪委这些没地位又没钱,却有点无法或缺的小权力的干部们,那还不是降维打击,就如第二监察室那位副厅级侦查员章志飞一样。
祁同伟之所以让一个新公务员进来抽签,而不是那些资历稍微深一点的科级或者处级干部,就是防着这批纪委的资深基层干部,他们也正是最容易被腐化,最危险的群体。
大衙门的中底层干部,往往都是依靠着大衙门的便利长期食利的群体。
各位厅长们,如果日后你们想在大衙门里找个内鬼,通风报信啊,透露办案信息啊,及时往国外跑路啊,就按这个思路。
找那些高级别的领导是没有用的,到了时候那些领导还会给你们卖了当政绩,相反,找一些基层的老资格科级处级干部,不需要特别有实权,最好是那种在单位里长袖善舞的干部。
找他们能知道这件事到底能不能办,就算要送点利益,也不需要像高级别领导那样花大代价,到真正办事的时候,搞不好电话都不接,这些都是血泪的教训啊。
其实这是祁同伟前世的教训,那时候面对侯亮平苦苦追查,祁同伟也是认识一些纪委的领导,但是等打电话的时候,人家根本不接,就算见了面,也是打哈哈,太极手连环推托。
最后还是一些纪委的基层干部,才有人和祁同伟透露了一些实质性的内容。
此时祁同伟想的也是这方面内容,但是不打算在内部整顿方面大做文章,还是等清查田亩红线的事情过去了,最好等换届之后,再开始清查各部委的内部,尤其是科级和处级的苍蝇们。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