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东归(4/7)
公主已然丧夫,那么便应当将她接回。
庄有恭立刻附议,傅恒、兆惠、陈大受、裘曰修也表示两位阿哥所言有理,但另外一些大臣却有些犹豫。
先前宫中传出消息,十三阿哥的生母身怀六甲,还被太后磋磨驱逐,才会早产难产,小阿哥落地没几天就去了。而皇帝先前提出以亲王之礼将十三阿哥下葬,后来虽然“听从劝谏”只是追封郡王,丧仪从简,但亲自写了篇悼文,广泛传阅,说这孩子是他中年得子,又是天降祥瑞,可惜父子缘薄,天不假年。
皇帝这样分明就是一个中年得子又丧子的伤心阿玛,因为顾念仁孝,不能对太后如何,只好在孩子的身后事上肆意宣泄自己的悲痛。
朝野又一直有传言两人并不是亲生母子,且太后母族早些年还牵扯进逆案,明眼人都知道这对母子早就是貌合神离,就如郑庄公与其母一般,现在又出了这档子事。
偏偏端淑长公主,又是太后的亲女儿。虽说于公于私,于情于理,都没有让大清的公主丧夫后还被杀夫仇人扣在异乡的道理,但是这当口,提出要接回太后的女儿,会不会惹怒了皇上,甚至引起反效果?是不是应该等一段时日,等皇帝走出了丧子之痛,能够理智对待与太后相关的事情,再提及此事?
而皇帝,他既不想明晃晃地把端淑长公主弃之不顾,承担不孝不悌的骂名,又不想冒着触怒达瓦齐的风险强行接回端淑长公主。设想要是达瓦齐真的作乱,他赔了公主又折兵,同样要背上糊涂昏聩、因小失大的骂名,所以才弄了这一出,既可以避免决策,顺便还能把如懿搪塞过去。
现在两名阿哥提出此事,又有这几名近臣附和,他顿时不高兴了,朝会上不好发作,下了朝却立刻把永璜和永璋叫来斥责一番,让永琏也过来听着。
永琏听完,道:“皇阿玛,大哥与三弟是希望皇阿玛一全兄妹之情,孝悌之义,然而皇阿玛夹在国与家,公与私之间,往往两难。”
皇帝顿时满意,问道:“那么,依你之见,该当如何啊?”
永琏道:“儿臣以为,皇阿玛既然已经回绝了达瓦齐迎娶端淑姑母的请求,那么达瓦齐还将姑母扣在准噶尔境内,这便是想将端淑姑母当成人质。设若将来准噶尔果有兴兵之事,大清将士势必顾虑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