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奇袭武陵桥(一)(2/3)
敌人后方防御薄弱、水下桥成为战略咽喉的判断。
这些宝贵情报,无疑为我军即将发起的夜间突袭增添了信心,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胜利的方向。
李云龙,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目光如炬地审视着这份电报,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眼中闪烁着赞许之光。
“小部队起了大作用。”他喃喃自语,声音里满是欣慰。
随即,他亲自拟发电文,指令简洁而有力:“继续前进,按预定计划完成破路任务。”
这不仅是对前方战士的信任与期待,更是对全局战略的一次坚定推进。
接到命令的易小天等人虽然身心俱疲,但心中却燃起了更炽热的斗志。
他们整理装备,再次踏上征程,向着那既定的目标,无畏前行。
武陵里位于后仙游峰那连绵起伏的山峦之西,宛如一颗被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翡翠,镶嵌在蜿蜒曲折的山沟之中。
大同江,这条滋养了两岸生灵的壮阔河流,在沟口处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浩浩荡荡地向南奔腾而去,它的每一滴水都似乎在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与不息的生命力。
沿江东岸,一条繁忙而重要的交通命脉——德川至南川的主干道延展铺开。
大同江西岸,悬崖峭壁如刀削斧劈,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使得武陵桥的战略地位尤为突出。
它不仅仅是通途,更是军事上的咽喉要塞。
为了守护这座至关重要的桥梁,桥头周遭筑起了坚固的碉堡,营房星罗棋布,铁丝网密布,构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
约六十名全副武装的守桥敌军日夜驻扎于此。
易小天神情严肃,逐一清点着尖刀连的勇士们,心中为郭星云同志英勇牺牲而难过。
同时欣慰地发现除他之外,并无其他战友掉队或受伤。
晨曦微露,大约在6时左右。
寒风中,尖刀连悄然逼近了那座关键的桥头。
随着易小天的一声令下,郭庆胜利率领爆破组的成员飞速穿越清晨的薄雾,直奔大桥而去。
易小天站在隐蔽的观察点,目光锐利地扫过桥面。
那里,几十个棒子军士兵悠闲自得,对即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