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最后的守墓人(4)【打卡章节】(2/6)
为,以《金枝》为代表作的英国人类学家詹姆斯弗雷泽的“仪式派”人类学思想和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及其原型理论,为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石。
文艺理论家雷纳·韦勒克也持这样的观点,他认为神话-原型批评“来源于文化人类学和荣格把无意识当作人类的‘原型’和原始意象的集体贮存库的看法”。
弗莱自己也说:“弗雷泽在《金枝》中以素朴戏剧的仪式为基础所作的研究,荣格和荣格学派以朴素浪漫故事的梦为基础所作的研究,对原型批评家具有最直接的价值。”
在《金枝》这本有关人类学的煌煌巨作中,弗雷泽最大成就是找到了现代人共同的文化渊源——远古仪式和神话。在这本书中,他探讨了巫术、仪式、神话等人类文明的源流关系,探索了远古先民生活的日常空间与建立在仪式上的生存状态。
通过列举翔实丰富的材料,弗雷泽认为古代神话、仪式等影响先民的传统与自然界的四时变化和自然节律有关:一旦见到植物生长、四季变换、岁月更替等诸多自然现象,先民们就会将之与生命的存续和繁衍生息联想在一起。
在弗雷泽看来,古罗马人选取祭祀之人的“金枝习俗”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种观念的体现。
由逃亡奴隶担任的神庙守卫者必须要从圣树上摘取一根树枝才能获得参与决斗的资格,这是一种最朴素的自然主义视角——用“金枝”这样的指代象征上天的旨意,而新的挑战者必须杀掉原来的守卫者,则是先民希望通过这样的仪式,创造“神的复活”的一种尝试。
弗雷泽在此提出了“相似律”和“接触律”的概念,用以解释这种复杂仪式背后的理性逻辑,这能够被看作是以神话作为文本研究而探寻“仪式”内涵的最早尝试。在这本书中,弗雷泽认为这种关于神死而复活的神话和仪式,是人们对自然节律和植物更替变化的模仿,它成为了诸多神话的来源。
这个观点弗莱在《批评的解剖》中也曾引用并作为支撑他寻求仪式和原型的最初论点,由此可见《金枝》一书对他理论形成的影响。
2
与春天对应的喜剧叙述程式;与夏天对应的传奇叙述程式;与秋天对应的非剧叙述程式;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