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4/51)
;二、“知三世业报智力”,即知一切众生三世因缘业报的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即知诸禅定、八解脱、三三昧智力;四、“知众生上下根智力”,即知各类众生根机优劣之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即知各类众生对事物之知解、认识之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即知众生素质、境界个个不同之智力;七、“知一切至处道智力”,即知一切众生善恶之举及其所趣向之智力;八、“知天眼无碍智力”,即以天眼彻知各类众生生老病死及善恶业报之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即知众生宿命乃至何时能证得无漏涅槃之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即知永远断除烦恼业障,不再进入生死轮回之智力。
(24)无畏:即佛之四无畏:一切智无所畏,即彻知诸法实相,住于正见而无所畏怖;二是一切漏尽无所畏,即已断尽一切烦恼而不再有为任何烦恼侵扰之畏怖;三是说障道无所畏,即对阐示、破除障碍修行之种种外道邪法无所畏怖;四是说尽苦道无畏,即宣说出离苦道之法而无所畏怖。
(25)十八不共:指佛不同于二乘及其他圣者的特殊功德,共有十八种:一、“身无失”,二、“口无失”,三、“念无失”,四、“无异想”,五、“无不定心”,六、“无不知己舍心”,七、“欲无减”,八、“精进无减”,九、“念无减”,十、“慧无减”,十一、“解脱无减”,十二、“解脱知见无减”,十三、“一切身业随智慧行”,十四、“一切口业随智慧行”,十五、“一切意业随智慧行”,十六、“智慧知过去世无碍无阂无障”,十七、“智慧知未来世无碍无阂无障”,十八、“智慧知现在世无碍无阂无障”。
(26)恶趣:又称恶道,即由恶业所感,而应趣向之处所。佛教中有“三恶趣”“五恶趣”“六恶趣”等说法。“三恶趣”指地狱、饿鬼、畜生,若再加上人、天、阿修罗,即为“六恶趣”。
(27)五道:即“五恶趣”,指地狱、饿鬼、畜生、人、天。
(28)唐捐:虚掷、落空之意。
(29)梵天王尸弃:色界初禅天之大梵天称梵天王,其名叫尸弃。深信正法,每逢佛出世,必最先来请佛转法轮。
(30)天、龙、神、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