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道教之流传海外(4/10)
》卷五:“真平王代,第五居烈郎,第六宾处郎(一作突处郎),第七实同郎,三花之徒,欲游枫岳,有彗星犯心大星,郎徒疑之,欲罢其行。时天师(融天师)作歌。日本兵还国,反成福庆,大王欢喜。遣游岳焉。”歌能退敌,不仅禳词今尚存,为小仓直译。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二,开成四年八月十五日,在山东记云:“十五日,寺家设馎饼食等,作八月十五之节。斯节诸国未有,惟新罗国独有此节。老僧语云:新罗国昔与勃海相战之时,以是日得胜矣,仍作节乐而喜舞,永代相续不息。设百种饮食,歌舞管弦,以昼续夜,三个日便休。今此山院追慕乡国,今日作节。”按此亦新罗旧俗,即“嘉俳”(即乡歌)之日也。渤海当指高句丽,然老僧得之俗传,恐不足信,盖此节当早于此也。
有名之花郎金庾信,领徒众,于中秋之夜,通过大门外,时因彼预言之力,发见高句丽间谍。
花郎之游与山岳信仰有关系,日本《天孙本纪》:“饶速日命神去时,处其神尸,日七夜七,以为游乐。”《古事记》:“天稚产命死去时,日八日,夜八夜,以游也。”汉字之用法,由朝鲜传于日本可知也。金庾信为花郎时代,修业于月生山之石窟,咽薄山之深睿、奈林、穴礼、骨火之山神,为彼之守护神。
花郎本称女装青年,后代以之称巫觋游女。《大明律》:“凡师巫”译为“凡博士、巫女、花郎”,《匹言觉非》:“花郎者,新罗贵游之名也。今以巫夫倡优之贱谓之花郎,非矣,非矣。意者,花郎服装炫丽,而今之倡夫,亦服装炫丽,故冒是名欤。”《巫俗考》:“我南道之俗,谓男巫为花郎,而西北两道,以花郎为贱倡游女别称。例如骂人之辞曰,你这小贱妇花郎之子息。”《李朝实录》:“有男人号称花郎者,售其诳诈之术,渔取财货,略同女巫。”“成化十八年,刑曹受教曰:‘花郎游女等,令所官纠摘。’”(按自高丽王氏时代,花郎遂降为使女之称,迄于明代朝鲜李氏时尚然。)
新罗之花郎为女装之美男子,能歌舞,有巫觋之质,后世以花郎之名,称美服之男觋及以歌舞为职之游女,此其沿革也。由巫女而游女,而游艺人,其本末在日本亦可征,乃自然之过程。
花郎制为若者(日本少年之称)修养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